
《發現你的天職》閱讀心得:如何利用三大支柱讓你找到人生方向
2025 Apr 01 職場鍊金術 職場關係與溝通 高績效職場人生 讀書筆記
在每天都有AI模型更新的日子,越來越多人面臨著過往沒有的焦慮,一技之長可能在一夜間變得毫無價值,這讓許多人在職業道路上感覺越來越迷茫跟恐慌,這本書《發現你的天職》,就是想要教會我們如何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天職,讓我們找到更有價值的人生方向。
《發現你的天職》在說什麼
《發現你的天職》的作者是日本知名職業顧問八木仁平。畢業於東京大學,畢業後因為找不到工作的意義,所以情緒很低落。為了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投入大量研究。
沒有想到居然他沒有感覺到辛苦,還超興奮。後來他把研究的東西,發表在部落格上,沒想到就這樣找到天職,創立諮詢公司,幫助許多職場人士找到適合自己的終身職業方向。
《發現你的天職》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職,而找到天職不是靠感覺或運氣,而是可以通過系統化方法來實現的。
因此,他利用三個支柱的交集 :重要的事、擅長的事 和 喜歡的事,整合成一個「自我理解術」的系統,讓尋找人生天職變成一個可操作的方法。
我認為《發現你的天職》很棒的地方,在於作者不只是分享理論,更提供了具體的自我提問方式和實踐步驟。
將找出重要的事(價值觀)、發現擅長的事(才能)、確認喜歡的事(熱情),都有詳細的說明與操作指南,幫助我們在AI時代找到具競爭力的個人天職。
圖一 :《發現你的天職》封面
破解「天職」的三大迷思
許多人對於「天職」的看法,很可能有一些迷思,作者特別想要提醒我們,讓我們能用更清晰的思維來思考自己的職業使命。
迷思一 : 天職必須是一輩子堅持的事
很多人認為「天職」就像命中註定,必須是終身堅持不變的。但作者認為,在AI和技術快速迭代的社會,這種想法其實有害無益。真正的天職不是固定不變的職位,而是一種能持續發揮你獨特價值的生命軌跡。
《發現你的天職》提醒我們,要學會「與機會共舞」,做當下最適合你的事,並允許我們的天職隨著科技發展和個人成長而演化。
就像作者在書中所說:「天職不必是終身不變的,它可以是當下對你來說最能展現自我價值的選擇。」
迷思二 : 找到天職時會有命中註定的感覺
很多人期待著某天突然被靈光一閃,找到自己的天命。但作者用相親的比喻告訴我們:「找到天職更像是相親而非一見鍾情,是在接觸和實踐中慢慢確認是否適合,而不是等待某個電光火石的時刻」。
《發現你的天職》提醒我們天職不是被發現的,而是被創造和培育的。這個觀點要讓我們釋懷,不再焦慮於尋找那個「命中註定」且「AI無法取代」的完美職業。
迷思三 : 天職必定來自你的興趣愛好
許多人會認為天職就是把愛好變成職業,尤其在現在自媒體競爭激烈的今天,很多人開始轉向自己的愛好尋找出路。
但《發現你的天職》作者指出,這是把單純「喜歡的事」誤認為「天職」。真正的天職是喜歡、擅長且重要的交集,它必然能與社會連結並創造AI難以替代的價值。
天職不僅讓你感到快樂,還能發揮你的才能,並為世界帶來價值。這點提醒我們,並不是要把純粹的愛好變成工作,而是要找到能同時滿足我們熱情、才能和社會需求的職業使命。
圖二:破解「天職」的三大迷思整理圖卡
認識天職的三大支柱
為了破解這些迷思,我們需要正確理解作者認為的天職是什麼?
真正的天職 = 重視的事(價值觀) × 擅長的事(才能)× 喜歡的事(熱情) ,就像是三個圈圈的集合點,這才是真正的天職,
《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就是圍繞這個思考框架,作者希望我們是利用這個邏輯的系統,而不要靠直覺,感覺喜歡或時代趨勢,就覺得這個是對的。
也可以想像是一個篩選器,幫我們從眾多的資訊當中,去發掘自己的天賦。不論是找尋天職,或是轉換下一個工作,這都是一個很棒的思考框架 。
以下就告訴你,天職的三大支柱是什麼,可以如何找尋。
圖三:《發現你的天職》圖示擷取
1. 重要的事 : 核心價值觀與人生意義
什麼是「重要的事」,《發現你的天職》指出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與人生意義,也是我們認為值得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的事物。
你有想過為什麼「重要的事」是在第一位嗎 ? 想想看如果這個是你喜歡的事情,但他違反你的人生意義,你會部會越來越討厭做這件事情。
因此「重要的事」的特點 :
它們是你做決定的內在指南針
它們代表你真正在乎的事物,而非外界期望
它們通常穩定持久,不隨環境輕易改變
「價值觀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你日常決策背後的驅動力。當你的行為與價值觀一致時,你會感到充實和平靜;反之則會感到焦慮和空虛。」
如何發現「重要的事」?作者提供了幾個挖掘的方法:
榜樣分析法 :思考你最欣賞的人物(可以是名人、朋友或家人),分析欣賞他們什麼特質。這些特質反映你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假設法 :想像如果你只能給最親近的人留下一條人生建議,會是什麼?這通常揭示了你認為最重要的生活原則。
感恩回溯法 :回想你人生中最想感謝的人和事,思考為什麼這些經歷對你如此重要。
區分「應該」和「想要」:辨別哪些是社會灌輸的「應該做的事」,哪些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事」。真正的價值觀會讓你感到「想要」而非「應該」。
《發現你的天職》特別提醒我們要警惕「假價值觀」,這些通常是社會、家庭或文化強加給我們的。
例如,當你說「我應該學習編程以免被AI取代」時,這可能是外界灌輸的價值觀 ;而當你說「我想創造有意義的人際連結」時,這可能更接近你真正的價值觀。
真正的價值觀會讓你感到「想做」,而非「應該做」。
2. 擅長的事 : 獨特天賦與技能
說到「擅長的事」,你可能馬上會想到學歷證書上列出的技能,又或是別人稱讚你的能力。像是電腦能力 演講能力。但《發現你的天職》告訴我們「擅長的事」,你可能覺得很輕鬆且能夠做好的事情,或是你順手就做好的事情。
像是
你能自然而然做好的事情,往往不需要特別努力
你比大多數人做得更好、更快或更有效率的活動
即使在壓力下也能保持高水準表現的能力
那些你常常被他人稱讚或肯定的特質或技能
但有時候這不太容易被你發現,因為太過於自然了,所以可能會需要自己或別人特別留意才會發現的事情。
如何發現「擅長的事」?作者提供了幾個挖掘的方法:
反向思考法:思考那些讓你感到煩躁或生氣的事情。當你看到別人把事情做得不好時,往往是因為這正是你擅長的領域。
假設提問法:可以問自己一些最真實的感受,「像是如果明天辭職,你最會留戀工作中的哪一部分?」
成功經驗分析:回顧你人生中感到成功和滿足的經歷,分析你是如何做到的,哪些能力起到了關鍵作用。
反饋整合:收集來自不同人生階段、不同關係的人對你的評價,尋找其中的共通點。
能量檢測:注意哪些活動會讓你感到精力充沛而非消耗,這往往是因為你在發揮自己的強項。
像是過往我常常抱怨這個演講者,分享也太沒有邏輯,根本沒有給聽眾方向。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會自動把資料整合成結構化,用邏輯說出,這或許就是我擅長的事情。
《發現你的天職》提醒我們通過這些反思,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才能才能更清晰的認識,不再盲目追求流行的技能,而是專注於發揮自己真正的優勢。
真正的天職往往隱藏在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能力中
3. 喜歡的事 : 超越表面興趣的真正熱情
天職的第三個關鍵要素是熱情,但找出喜歡的事。《發現你的天職》提醒我們不是簡單地列出興趣愛好,而是要深入思考你真正喜歡的關鍵元素。
譬如「我喜歡籃球,所以我的天職應該與籃球相關」,但這種思考方式可能會誤導我們。作者提醒我們,需要挖掘更深層的喜好元素,而不只是表面的興趣領域。
想想如果你喜歡籃球,你要思考的是 : 到底喜歡籃球的哪個部分?是團隊合作的感覺?是競爭的刺激?還是策略思考的樂趣?
了解這些核心元素後,你就能在更廣泛的職業選擇中找到滿足這些喜好的可能性,即使在競爭激烈的自媒體時代,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真正的熱情不僅僅是表面的娛樂活動,而是那些能讓你:
進入「心流狀態」,忘記時間流逝的活動
即使不需要外在獎勵也願意持續投入的事物
即使面臨困難和挫折,仍然願意堅持的領域
自然而然會在閒暇時間思考或實踐的事情
「真正的熱情不是一時的興趣,而是持久的內在驅動力,它能讓你在面對困難時仍然保持前進的動力。」
如何發現「喜歡的事」?作者提供了幾個挖掘的方法:
尋找你願意付費學習的事物:我們通常只會為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投入金錢。思考你過去自願花錢學習的技能或知識。
觀察你的自發行為:周末自由時間,你自然而然會做什麼?當你有一整天空閒,不受外部期望影響時,你選擇如何度過?
分析讓你感到「療癒」的活動:哪些活動能讓你即使在疲憊時也感到精神振奮?這些往往是你真正熱愛的事。
挖掘興趣背後的元素:不要停留在表面的愛好上。例如,如果你喜歡旅行,問問自己:是喜歡規劃行程的組織感?是發現新事物的探索感?還是記錄分享的表達感?
《發現你的天職》提供這些問題,就是要幫助我們繞過表面的興趣,直接觸碰到真正的熱情所在,而這些往往是我們天職的情感基礎。
我想到自己過往的經歷,想起即使在最忙的時期,我也會主動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教學知識,甚至花了非常多的錢參加相關培訓課程。
回想起來,無論是在學校當小老師,還是在工作中做培訓,這些「教導他人」的經歷總是讓我感到充實和快樂。
特別是當我看到他人因為我的解釋而恍然大悟時,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語。這讓我發現,我真正喜歡的不只是某個特定領域,而是「幫助他人理解新概念」這個過程本身。
像通過這種深層次的思考,會發現我不需要限於特定的老師這個職位,而是尋找能讓我實現「分享價值」的各種可能性,像是開線上課程或是寫作拍教學影片等等,都可以有這樣的成果。
「真正的天職往往不在表面的興趣中,而在於那些讓你願意反覆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核心元素。」
找到「天職」的步驟
第一步 :以「興趣×專長」假設「想做的事」
找出真正想做的事的第一步,是將我們的興趣與專長進行創造性組合,這個部分的重點是「重量不重質」,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產生各種組合,而不要急於判斷它們的可行性,藉由自由聯想能幫助我們找到各種可能。
像作者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例子:他的興趣包括「自我理解」、「桌遊」和「時尚」,而專長則有「系統化說明資訊」、「激勵他人」和「尋思創意」等。
通過將這些元素自由組合,他列出了十多個可能的「想做的事」,包括「能以系統化方式傳授自我理解的人」、「製作教育類桌遊的人」和「時尚顧問」等。《發現你的天職》提醒我們在進行這個步驟時,就是要擺脫「這種事情做不到」的預設立場。
書中強調:「先盡可能地將各種『興趣』與『專長』組成一對。」這種開放的思維方式允許我們超越現有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職業可能性。
當我們嘗試這種方法時,會發現自己對某些組合特別有感覺或興趣。例如,一位讀者可能發現「數位內容」和「心理學」的結合特別吸引自己,這就成為了下一步篩選的基礎。
第二步:透過「工作目的」篩選出真正想做的事
作者指出,許多無法將「想做的事」轉變為職業的人往往犯了同一個錯誤:「太過投入『想做的事』,完全沒考慮工作目的。」
但工作不僅僅是滿足自我需求的活動,更是一種價值交換和社會貢獻。因此第二步驟是很重要的關鍵,就是把我們從純粹自我中心的思考轉向考慮工作的社會價值和意義。
《發現你的天職》書中有很棒的例子,如果你設計了一件衣服,客人購買的不只是布料和款式,而是「穿了這件衣服會變得很有自信」的價值。同樣,對於作者的客戶來說,不是單純購買自我理解的知識,而是購買「能全心投入工作」的價值。
當我們從「工作目的」的角度審視第一步中列出的各種可能性時,往往會有一個選項特別突出,因為它最能實現我們希望獲得的「感謝」和創造的價值。這就是我們的「真心想做的事」,也是通往天職的關鍵。
後記 : 三者交集:發現你的天職
《發現你的天職》一直不斷的提醒我們,真正的天職並非單一要素,而是「喜歡的事」、「擅長的事」和「重要的事」的完美交集。
天職不是虛無縹緲的概念,而是通過這三個具體維度可以清晰定義和追尋的目標。
當我們找到這三者的交集時,工作不再只是工作,而是成為了生命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讓你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和意義。
只有熱情,缺乏才能和價值導向,你會熱情洋溢但成就有限;
只有才能,缺乏熱情和價值感,你會技術精湛但感到空虛;
只有價值觀,缺乏熱情和才能,你會方向正確但難以實現。

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成為會員,解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