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 文章總覽
  • 職場筆記本
    回主選單
    • 職場關係與溝通
    • 高績效職場人生
    • 財富與人生智慧
    • AI學習與運用
    • 銷售思維與技巧
  • 主管筆記本
    回主選單
    • 策略經營
    • 領導管理
  • 學習與生活筆記本
    回主選單
    • 讀書筆記
    • 課程心得
    • 影劇與展覽
    • 旅遊與生活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 文章總覽
  • 職場筆記本
    職場關係與溝通 高績效職場人生 財富與人生智慧 AI學習與運用 銷售思維與技巧
  • 主管筆記本
    策略經營 領導管理
  • 學習與生活筆記本
    讀書筆記 課程心得 影劇與展覽 旅遊與生活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職場鍊金術 (29)
    • 職場關係與溝通 (8)
      • 高績效職場人生 (22)
        • 財富與人生智慧 (6)
          • 銷售思維與技巧 (1)
            • 主管筆記本 (17)
              • 策略經營 (11)
                • 領導管理 (9)
                  • 學海無涯 (2)
                    • 讀書筆記 (22)
                      • AI學習與運用 (6)
                        • 影劇與展覽 (1)
                          • 課程講座 (2)
                            • 旅遊與生活
                              人際溝通 (4) 人際關係 (5) 提高生產力 (11) 溝通技巧 (3) 影視心得 (2) OGSM (2) 財務管理 (1) 領導管理 (8) 年度計畫 (3) 目標設定 (10) 職涯規劃 (5) 時間管理 (4) 策略規劃 (7) 領導能力 (6) 問題解決 (6) 反思能力 (7) AI運用 (5) 學習方法 (3) 創新思考 (2) 銷售思維 (1) 銷售方法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箱型時間( Timeboxing )完整解析

                              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箱型時間( Timeboxing )完整解析

                              2025 May 15 職場鍊金術 高績效職場人生 讀書筆記 AI學習與運用
                              內容目錄
                              1. 什麼是箱型時間
                              2. 為什麼需要箱型時間
                                1. 實踐意圖提升達成率
                                2. 打消帕金森定律
                              3. 箱型時間步驟與方法
                                1. 步驟 1:每天花點時間規劃
                                2. 步驟 2:列出我們的「待辦清單」
                                3. 步驟 3:從待辦清單裡「挑事」並「放進時間箱」
                                4. 步驟 4 :決定盒子的「大小」與「名稱」
                                5. 步驟 5 :排列「時間箱的順序」與執行
                                6. 新手溫馨提示 
                              4. 箱型時間的團隊協助
                              5. 箱型時間的優點
                                1. 提升專注與生產力 
                                2. 增強清晰感與掌控感
                                3. 促進規劃與優先級判斷
                                4. 改善自我覺察與反思能力
                              6. 箱型時間的缺點
                                1. 安排不夠彈性
                                2. 規劃過於僵化
                                3. 錯誤執行可能導致反效果
                              7. 箱型時間與數位工具的結合
                              8. 後記- 箱型時間不只是一種工具,更是思維框架

                              你會不會常常覺得一天24小時根本不夠用?待辦清單永遠寫不完,手上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卻還是感到時間被切得零零碎碎,效率不高 ?

                              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那或許我們可以一起認識一下「箱型時間」( Timeboxing )這個方法。

                               

                              什麼是箱型時間


                              「箱型時間」( Timeboxing)簡單來說,就是把我們要做的事情,放進行事曆裡固定的一段時間。這聽起來不就像是我們排行事曆,但它跟排行事曆還是不一樣的,它更強調以下幾點 

                              • 事先想清楚 : 在開始一天或一段時間前,就決定好這段時間要做什麼。

                              • 訂好開始結束時間 : 明確設定任務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點。

                              • 專心一件事 : 在這段時間內,就只專注做這件事。

                              • 求好不求完美 : 在時間到了的時候,盡量完成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就好。



                              我們可以想像是給每一項任務一個專屬的「時間盒子」。跟傳統的待辦清單只告訴你該做什麼不同,「箱型時間」會把「什麼時候做」都要先預訂好,所以它會比單純排時間更強調在時間內要把事情「做完」 。


                              所以《箱型時間》的作者馬克(Marc Zao-Sanders),用這樣來形容「箱型時間」:

                               

                               

                              每天在各種干擾出現前,先選定打算要做的事,將每一項任務明確寫進行事曆,得要包括開始與結束時間,一次專心做一件事,完成至可接受(而非完美)的標準。



                              因此我們可以把「箱型時間」想成就是 「待辦清單」加上「行事曆」的結合 。待辦清單告訴我們要做什麼,而行事曆告訴我們什麼時候做。

                              《箱型時間》書中強調,箱型時間不同於單純的時間方塊法,它不只是把時間分隔開來,更重要的是在那個時間塊內,專心完成特定的任務,並產出明確的結果




                              圖一 :《箱型時間》書本封面

                              為什麼需要箱型時間

                               

                              我們其實有聽過很多時間管理的工具了,但為什麼還需要知道箱型時間這個工具呢 ?

                              因爲在這個資訊爆炸、什麼都講求快速的時代,我們的時間很容易被外界事物瓜分。電子郵件、通訊軟體、社群媒體的通知就像小偷,不知不覺就把我們的時間偷走了。

                              我們常常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時間久了,不僅效率變差,人也會感到很疲憊,覺得自己無法掌控生活。

                              而「箱型時間」希望能幫助我們找回主動性 ,它要求我們在一天開始前,有意識地決定這一天要做什麼,而不是被動地被事情推著走。


                              實踐意圖提升達成率


                              在《箱型時間》這本書中 ,作者談到把「箱型時間」視為一種「實踐意圖」,這是由心理學家彼得.戈爾維策(Peter Gollwitzer)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情境X發生時,我會做出回應Y」 。

                              許多科學研究顯示,事先培養「實踐意圖」可以大幅提升目標達成率,這比單純設定「目標意圖」(我要達成X)更為實際和有效。

                              箱型時間明確地將要做的事情、時間和地點寫進行事曆,就是要把「實踐意圖」給用出來。

                               

                               

                              打消帕金森定律



                              在《箱型時間》這本書,也有提到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指的就是「工作會不斷膨脹,直到填滿可用的完工時間」。

                              所以「箱型時間」鼓勵我們反向操作,將工作壓縮到符合排定的完工時間,藉由設定較小的時間箱來完成任務,以此提高生產力。

                              我們可以透過將任務排入行事曆,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明確的行動指南,可以減少選擇的焦慮,也避免了時間被無關緊要的事情填滿。

                              結合以上兩點,「箱型時間」並不只是一種感覺良好的方法,更是有科學依據的有效工具。




                              箱型時間步驟與方法

                               

                              「箱型時間」要怎麼做呢? 《箱型時間》這本書將方法拆解成幾個清晰的步驟,鼓勵我們邊做邊學 

                              步驟 1:每天花點時間規劃

                               

                              找一個比較不受打擾的時段(比如上班前或前一晚),花15-30分鐘決定接下來一天或一段時間要做的事,把這些任務排進行事曆。

                              我們可以每天固定這個時段,排入行事曆裡,就很像會議一樣,可以固定一個名稱,譬如叫做「今日時間箱規劃」等等,讓你更重視,也更有儀式感


                              步驟 2:列出我們的「待辦清單」


                              把我們所有想做或該做的事都寫下來,這像是箱型時間的「備菜區」,等規劃時間到了,再從裡面挑重要的來安排。不用擔心清單太長,重要的是整理,不是一次做完。

                              步驟 3:從待辦清單裡「挑事」並「放進時間箱」

                               

                              把待辦清單裡想做的任務,具體放進行事曆的特定時段裡,「箱型時間」需要設定開始和結束時間。

                              如果一個任務需要很久或太大,我們也可以把它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段落設定一個時間箱內 。

                              步驟 4 :決定盒子的「大小」與「名稱」



                              箱型時間會需要預估一下完成任務大概需要多少時間。一開始可能不準,但可以慢慢練習。作者建議可以從15分鐘、30分鐘、60分鐘這幾個常見的時間長度開始,不用太糾結精確的時間。

                              如果一個任務需要很久,我們也可以把它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段落設定一個時間箱 。



                              也要給時間箱一個「名字」, 簡單清楚地寫下這個時間箱裡要做的任務是什麼。書中建議可以用「動詞」開頭,像是「寫報告」、「回覆郵件」、「運動 30 分鐘」、「閱讀本書一章」等等,這樣會更有行動感 。

                              步驟 5 :排列「時間箱的順序」與執行

                               

                              當我們把任務都變成時間箱放進行事曆後,接下來就是決定它們的先後順序。放入的方法,可以依照我們自己的習慣。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盡量準時開始你排定的時間箱任務。在這個時間箱內,盡量只專注做這件事,減少被其他事物打擾。

                              譬如我們習慣「艾森豪矩症」,可以把事情分為重要跟緊急,來進行放入。如果我們習慣用80/20法則,就可以把重要的事情放入,或是依照自己身心狀況,早上喜歡做什麼,這也都是可以的 。

                               

                              時間到了,就盡量在設定的時間結束這個任務,即使還沒做到「完美」。別忘記書中說,完成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就好。

                              新手溫馨提示 

                               

                              • 從「小」任務開始練習: 可以先試著為一些簡單、時間短的任務(比如回覆幾封郵件、閱讀本書的一小節)設定時間箱。

                              • 邊做邊學,邊學邊做: 剛開始可能會遇到各種狀況,比如時間預估不準、計畫被打亂。這都很正常!重要的是從中學習,下次再調整。

                              • 不要害怕「不完美」: 箱型時間的目標是幫助我們更好地運用時間,而不是讓我們變得壓力山大。計畫可以有彈性,遇到意外可以調整。 

                              試著從明天開始,為一兩件小事設定我們的第一個時間箱!你會慢慢喜歡掌控時間的感覺。



                              圖二 :箱型時間的實踐方法圖表


                              箱型時間的團隊協助


                              箱型時間的使用,不會只有提昇個人效率,它也是可以促進我們的團隊合作。

                              《箱型時間》書中有強調,我們可以藉由共享行事曆,團隊成員可以看到彼此的時間安排,讓箱型時間發揮很大的效益 。 

                              因為共享行事曆能讓讓團隊成員知道我們在忙什麼,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打擾。當我們團隊再安排會議或協作任務時,也可以參考彼此的時間箱,找到最合適的時間。

                              當每個人都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並與團隊同步,整體的工作流程會更加順暢,讓我們團隊協作會更加的有效率,不妨讓你們的團隊也來試看看


                              箱型時間的優點


                              前面說了這麼多,我們來跟大家總結一下,箱型時間能帶給我們哪一些的優點 


                              提升專注與生產力 


                              這是箱型時間最核心關鍵之一 ,透過為每項任務設定專屬的「時間箱」,在這個時段內專注執行,會幫助我們減少一心多用和外界干擾,讓我們更深入地投入工作。

                              書中也提到,這也幫助我們對抗「帕金森定律」(工作會填滿所有可用的時間),促使我們在有限時間內完成更多事情。


                              增強清晰感與掌控感


                              想一想,當我們清楚知道在接下來的每個小時要做什麼時,是不是能幫助我們減少混亂和焦慮感也會大幅降低,可以給我們在忙碌的工作中,給我們一些平靜和自由感。

                              另外「時間箱」也很像一張作戰地圖,讓我們能清楚地指揮,讓我們感覺自己對時間和任務擁有主導權,不再是被事情追著跑,那種選擇感會讓我們更開心去完成這一件事情。


                              促進規劃與優先級判斷


                              我們在製作時間箱的過程,就是一個強迫自己思考「哪些事情真正重要?」以及「這些事情大概需要多少時間?」的機會。這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出關鍵任務,並合理分配資源。

                              所以箱型時間不會只是管理時間,也是管理思考的過程 。像《箱型時間》有說到「播下種子」概念,就是提前為重要思考任務做準備,能促進我們深度工作,產出更有洞見的成果。


                              改善自我覺察與反思能力 

                              最後《箱型時間》也有告訴我們,這些紀錄的行事曆會變成一份寶貴的個人記錄,忠實地反映了您的時間都花在了哪裡。

                              透過回顧這些記錄,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工作模式、精力分配,並從中學習,為未來做出更明智的調整,讓我們可以更有意識的生活。


                              圖三 :箱型時間的四大優點

                              箱型時間的缺點


                              雖然箱型時間有很多優點好處,但在《箱型時間》書中,也說到箱型時間也是有一些局限性,我來跟你分享一些 

                              安排不夠彈性


                              對於需要高度彈性、充滿未知變數的工作環境,或是工作內容和時程主要由外部決定,個人自主安排空間很小的工作來說,箱型時間可能彈性度太低,這可能會比較難以實施。

                              儘管我們可以透過預留彈性時間或增加查看訊息頻率方法,但如果工作中充斥著大量不可預期的緊急插件,原有的時間箱計劃很容易被打亂,反而箱型時間可能會人感覺到束縛。

                               

                              規劃過於僵化


                              對於追求隨性、不喜歡被時間表束縛的人,或是沒有規劃習慣的人來說,箱型時間可能太過於規律,可能會比較難以適應與習慣。

                              雖然《箱型時間》的作者強調每日15分鐘的規劃能換來15小時的高效,但對於沒有規劃習慣,或是時間被壓縮很緊張的的人,要額外擠出時間來「規劃時間」,初期可能會感到負擔。

                              因此如果有想要學習的人,可能要給自己一段時間,不要給自己過度的壓力,反而造成更大的挫折感。

                               

                              錯誤執行可能導致反效果


                              雖然書中提供了培養時間概念的方法,但準確預估任務所需時間其實是一項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不熟悉或複雜的任務。

                              如果時間預估長期不準確,或者設定了目標卻經常無法在時間箱內完成,反而會增加我們的焦慮和挫敗感。無法真正做到專注執行和準時切換,那麼箱型時間就失去了意義,甚至可能讓人對排滿的日程感到不舒服 。



                              另外雖然我們《箱型時間》書中有提到,箱型時間有助於創造進入心流的條件,但如果過於頻繁地查看時間,但如果我們會不斷的查看時間、擔心超出時限,反而打斷做事的節奏,所以需要在「掌控時間」和「心流投入」之間找到平衡。



                              箱型時間與數位工具的結合


                              當我學習箱型時間這個工具之後,我覺得它可以很好的運用在許多的數位工具上。

                              像我在Notion 中,有一些專案的資料庫,他們搭配許多的任務資料庫,而我就在任務欄位當中,多加入了預計耗時實際耗時與優先級等等,就能幫助我,更加的去運用時間,還有更好的進度掌握。

                              這種方式也可以讓我進行反思,如果超前時間,是什麼樣更有效的方法造成,我能不能夠學習起來。如果預期太久,是否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是不夠順利的地方,我能不能在做優化等等

                              另外我也利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設立一個種子庫,當我遇到問題時,可以跟AI討論,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或請他當教練,給我指導或建議等等方式,

                              當我在使用箱型時,透過Notion 最擅長的資料庫連結,真的覺得Notion 就是箱型時間的強大後盾和知識庫,而 AI 可以像一位助手,在每一個環節替我們優化或分析,讓我們的箱型時間實踐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也更符合現代高效能工作的需求。




                              圖四 :箱型時間與Notion結合


                              後記- 箱型時間不只是一種工具,更是思維框架

                               

                              《箱型時間》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技巧,更是一種思維框架,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與時間的關係。在這個充滿競爭與干擾的時代,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將專注力導向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一項日益重要的競爭力。

                              正如心理學家 Winifred Gallagher 所言:「我將過著專注的生活,因為那是最好的一種生活。」而箱型時間正是幫助我們實現這種生活的一條可行的方法,,讓我們成為時間的主人,我們便可以做出「刻意」的選擇,並付諸實踐。

                              儘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對於大多數希望更好地管理時間、提高效率、找回生活主導權的人來說,箱型時間提供了一個強大且實用的框架。它不是要將我們的生活鎖進一個個狹小的盒子裡,而是要透過有意識的規劃與執行,幫助我們釋放時間的潛力,去體驗更多、成就更多,最終,活出我們真正想要的人生。

                               

                              Sandy 陳俗均

                              我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 時間管理
                              • 提高生產力
                              • AI運用
                              • 目標設定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重要事,明天做》讀書心得:顛覆傳統的時間管理智慧

                              《重要事,明天做》提出了許多跟我們常聽的時間管理觀念背道而馳,卻能帶來更高的效率,以下跟你分享7 個技巧

                              • 2025 Feb 26

                              如何有效管理時間?醫生都在用的「分診系統」時間管理法

                              你是否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醫生使用的『分診時間管理系統』(Triage System)提供了一種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分享 6 大關鍵原則,讓你學會如何管理時間

                              • 2025 Feb 22

                              《生時間》讀書心得: 四個步驟教你更高效時間管理

                              發現有效的時間管理策略,透過《生時間》這本書中的實用技巧,從四個步驟-找到精華、去除雷射、增強活力和反省,來有效管理時間並提升生產力。

                              • 2025 Feb 23

                              《超速進步》讀書心得:高手超速進步的秘密,就這3個學習關鍵

                              這篇文章是關於 Scott Young 的《超速進步》讀書心得,文章解析了書中核心的「觀察、實踐、回饋」三大精進法則,並分享作者的實踐經驗與結合 AI 的方法

                              • 2025 May 08

                              《當和尚遇到鑽石》讀書心得 : 培養幸運體質

                              全世界超過一百萬名的讀者每天閱讀《當和尚遇到鑽石》的內容,尋找策略達到財務與個人的成功,你會不會很好奇這本書到底再說什麼?在這篇文章當中,我想要跟大家分享這本書裡頭,我覺得最有感覺的三大部份,第一個部分是創造幸運,第二是如何休假,第三部分是創造人生價值,希望讓你對這本書有很棒的收穫。

                              • 2024 Jul 09

                              OGSM 是什麼?教你OGSM 表格與範例撰寫

                              本篇文章將說明 OGSM是什麼,核心概念及應用範例,讓你學會如何撰寫OGSM表格

                              • 2025 Feb 24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sandychen159@gmail.com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