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利用《變通思維》,幫我們解決棘手問題
2025 Mar 20 職場鍊金術 主管筆記本 高績效職場人生 讀書筆記 策略經營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遇到一個困難的問題,你絞盡腦汁卻想不出解法,最後只能嘆口氣說「算了,這根本沒辦法解決」?這時候我就要跟你推薦一本書《變通思維》
《變通思維》在說什麼 ?
《變通思維》的作者 保羅·薩瓦加,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期間,偶然在《紐約時報》讀到一位駭客的故事,就開始思考,為什麼這些資源有限、訓練不足的駭客,能夠破解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 ?
答案很簡單,就是他們不會硬碰硬,而是會尋找迂迴的路徑。保羅發現這種思維方式不僅限於電腦世界,而當我們遇到在職場或生活當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可以使用這些方法。
《變通思維》就是提出 四種「搭便車」、「鑽漏洞」、「迂迴側進」和「退而求其次」能讓我們繞過障礙的變通思維方法。
這些變通思維的方法已被劍橋大學、比爾蓋茲和IBM等推崇,能協助我們解決各種棘手問題。只要靈活運用這四種變通思維,我們就能找到創新的解決之道。
圖一 :《變通思維》封面
變通思維一 : 搭便車 - 連結看似無關的系統
想像一下在海洋裡,小魚如何穿越大洋?就是跟著鯊魚游,既能保護自己,又能撿到鯊魚吃剩的食物。小魚沒有創造全新的生存模式,而是聰明地搭了鯊魚的便車,這就是一種變通思維。
所以當我們遇到沒有資源解決這個問題,能夠怎麼辦 ?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從零開始,而是善用已經存在的關係和系統,這就是「搭便車」的變通思維。
如何運用「搭便車」變通思維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運用搭便車思維。比如說,我現在需要一些市場調查,撰寫一份市場分析報告,你要如何開始 ?
可以先試著想想 : 公司內是不是已經有其他部門做過類似研究?或者同行業內有沒有公開的資料可以參考?利用AI工具能不能找到所有的相關資料? 就是去找看看有沒有其他資源可以使用 。
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問問自己 :
事情還有哪些人參與? 誰可能擁有我需要接觸的人群或資源 ?
我的周圍有什麼系統或網絡已經在運作,我可以借力使力 ?
有沒有現成的渠道可以用來傳遞我的產品或服務 ?
誰已經擁有我需要接觸的人群或資源 ?
搭便車思維不是抄襲或偷懶,而是聰明地利用既有資源和關係,創造雙贏或多贏的局面。
變通思維二 : 鑽漏洞 - 尋找規則的彈性空間
有些問題之所以難解,是因為我們太習慣被規則和框架所束縛。「 鑽漏洞 」變通思維就是要告訴我們,有時候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總有彈性和轉圜的空間。
「 鑽漏洞 」是指利用規則的模糊性或找出非傳統解釋,繞過那些阻礙我們目標實現的限制。就像水總能找到流動的路徑一樣,鑽漏洞思維鼓勵我們尋找規則中的縫隙,讓解決方案流過去。
如何運用「鑽漏洞」變通思維
想像一下,我們面對一個工作期限非常緊的項目,按照標準流程根本無法按時完成。這時有兩個選擇:一是告訴老闆做不到,二是我們利用變通思維,思考看看有沒有流程中的「漏洞」。
比如說,有沒有文件可以先做簡化版本快速通過,之後再補完整版?有沒有可能先獲得一些關鍵決策者的口頭同意,而不是等所有人簽字?
我認為這不是教唆違法或不道德行為,而是幫助我們看到規則背後的初衷,並找到更靈活的達成方式 。當然,這需要我們對規則有深入理解,並具備道德判斷力,確保自己的行為不會對他人造成傷害。
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問問自己 :
哪些規則或限制看似固定,但其實可能有灰色地帶 ?
規則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有沒有達成同樣目的的其他方式 ?
可以運用哪些其他領域或地區的規則來繞過當前限制 ?
鑽漏洞不等於違規,而是找出規則未明言的彈性空間。
變通思維三 : 迂迴側進 - 打斷自我強化的行為
想像一個雪球越滾越大,有時與其試圖阻止雪球,不如改變它滾動的方向。「迂迴側進」就是這種概念,不要直球對決 。
書裡提到一個案例,印度很多男性習慣在公共牆壁隨地小便,政府嘗試過處罰、建公廁等等方法都沒有用,一位聰明的社區工作者想到了一個迂迴側進方法,在常常被小便的地方,嵌入印度教神明的圖像。隨地小便的情況就減少很多。
這個就是「 迂迴側進」,不是直接改變人們的想法,而是利用已有的宗教信仰,打破了原本的行為循環。他們沒有告訴人們「不要隨地小便」,而是讓人們自己發現「在這裡小便不太好」的結論。
如何運用「迂迴側進」變通思維
假設你發現團隊成員總是遲交報告,提醒和警告都無效。與其繼續催促,不妨嘗試舉辦「報告交流茶會」,提供點心和放鬆環境讓大家分享進度,這種正面激勵可能比負面壓力更有效地改變行為模式。
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問問自己 :
問題中有哪些自我強化的行為模式?
是什麼因素持續驅動這個行為?我們有辦法擾亂這個驅動力嗎
能不能引入一個新元素來擾亂或重新導向這個循環?
成功的迂迴側進不是硬碰硬,而是找到人們願意改變的動機和方向。
變通思維四 : 退而求其次 - 善用手邊資源
「退而求其次」不是妥協或放棄,而是在無法實現理想情境下,以次佳選項達成目標。就是用最簡單的方法,達成最重要的目標。
因為在資源有限的世界裡,完美往往是好的敵人,又或是需要花費大量的資源或時間。鼓勵我們重新審視,現有資源的潛力,接受「夠好」的解決方案並迅速執行。
《變通思維》書裡提到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插座規格,如果要統一,會耗費需要很大的資源與時間,那我們就選擇退而求其次的方法,選擇多國規格的插座。這就是退而求其次的效果
如何運用「 退而求其次 」變通思維
假如我需要為客戶做一份精美報告,但時間緊迫。與其熬夜做一份完美但遲交的報告,不如先提交一份簡潔扼要的核心內容版本,然後在後續補充視覺設計和細節。客戶通常更看重及時獲得關鍵資訊,而非完美的排版。
當遇到問題時,可以問問自己 :
什麼是我真正需要達成的核心目標?
我手邊有哪些資源可以立即使用?
退而求其次的目標可以是什麼 ?
退而求其次不是將就,而是聰明地專注於核心價值。
四種變通思維的實踐方法
看完這四種思維方式,可能想知道要如何把它們運用到實際問題中?,以下是三個實用方法,能不能幫助我們運用變通思維。
一 、變通思維檢查表
選擇一個目前我們正面臨的問題,逐一用四種思維角度審視:
搭便車:有哪些現有系統可以借力使力?誰已經在做類似的事?
鑽漏洞:現有規則或框架的彈性在哪裡?有什麼其他規則可以適用?
迂迴側進:問題中有什麼自我強化的行為?如何打破這個循環?
退而求其次:最低限度需要什麼才能解決核心問題?我手頭現有什麼資源?
每當遇到難題,可以快速過一遍這個檢查表,看看能不能產生創新想法!
二 、拆解步驟的變通思維法
當我們遇到一個複雜問題時,我們會想要找出一個完美的方法,但通常這會讓我們卡住。
不妨我們先把這個問題進行拆解到每一個步驟之後,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思考每一個步驟能不能把變通思維用進去。說不定我們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用法。
三 、跨界學習日記
可以試著在每週安排一天接觸完全不同領域的知識。可以是閱讀科學雜誌、參觀藝術展覽、聽不同行業的Podcast,甚至和從事不同職業的朋友深聊。
接觸後,寫下三個你學到的概念或方法,當遇到問題時,到自己的「跨界學習日記」,打開來翻一下,說不定會有新的想法與發現
結語 :變通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聰明生存之道
《變通思維》中的這四種工具,其實提醒我們一件事情,面對複雜世界,硬碰硬往往不是最佳策略。人類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繁榮發展,正是因為我們有超強的適應力和變通能力。
因此「變通思維」不只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看見更多可能性,擁抱彈性與創意,讓我們在不完美的世界中找到前進的路徑。
下次當我們又遇到問題時,不妨想看看有沒有什麼「變通思維」方法,我們可以運用。

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成為會員,解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