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 文章總覽
  • 職場筆記本
    回主選單
    • 職場關係與溝通
    • 高績效職場人生
    • 財富與人生智慧
    • AI學習與運用
    • 銷售思維與技巧
  • 主管筆記本
    回主選單
    • 策略經營
    • 領導管理
  • 學習與生活筆記本
    回主選單
    • 讀書筆記
    • 課程心得
    • 影劇與展覽
    • 旅遊與生活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 文章總覽
  • 職場筆記本
    職場關係與溝通 高績效職場人生 財富與人生智慧 AI學習與運用 銷售思維與技巧
  • 主管筆記本
    策略經營 領導管理
  • 學習與生活筆記本
    讀書筆記 課程心得 影劇與展覽 旅遊與生活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職場鍊金術 (35)
    • 職場關係與溝通 (10)
      • 高績效職場人生 (25)
        • 財富與人生智慧 (8)
          • 銷售思維與技巧 (1)
            • 主管筆記本 (20)
              • 策略經營 (12)
                • 領導管理 (10)
                  • 學海無涯 (3)
                    • 讀書筆記 (26)
                      • AI學習與運用 (9)
                        • 影劇與展覽 (1)
                          • 課程講座 (2)
                            • 旅遊與生活
                              人際溝通 (7) 人際關係 (8) 提高生產力 (13) 溝通技巧 (5) 影視心得 (2) OGSM (2) 財務管理 (1) 領導管理 (9) 年度計畫 (4) 目標設定 (13) 職涯規劃 (6) 時間管理 (4) 策略規劃 (8) 領導能力 (7) 問題解決 (8) 反思能力 (10) AI運用 (8) 學習方法 (5) 創新思考 (2) 銷售思維 (1) 銷售方法 (1) MBTI (1)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學習方法大升級:10 個高效學習+AI 助攻,擺脫無效學習

                              學習方法大升級:10 個高效學習+AI 助攻,擺脫無效學習

                              2025 Jul 02 職場鍊金術 主管筆記本 高績效職場人生 學海無涯 讀書筆記 AI學習與運用
                              內容目錄
                              1. 學習方法一 : 從「已知」連結「未知」
                              2. 學習方法二 : 參考答案思考方式
                              3. 學習方法三 : 隱形假設
                              4. 學習方法四 : 聚焦策略
                              5. 學習方法五 : 模式化學習
                              6. 學習方法六 : 深層遷移
                              7. 學習方法七 : 主動對比 
                              8. 學習方法八 : 因材施教 
                              9. 學習方法九 : 勇於實踐 
                              10. 學習方法十 : 心態調整
                              11. 結語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書本看了很多,課程也上不少,但那些知識似乎都只停留在腦子裡,很難用得上 ?別擔心!這不是我們學得不夠多,而是我們的學習方法可能需要升級了。

                              劉瀾老師的新書《反向學習》,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學習方法的模式。它指出,成人學東西不只是做加法,更重要的是「做減法」,也就是要先解構掉舊有的思維模式,這樣才能有效率地吸收和應用新知識。


                              今天,跟你分享書中的十個高效學習方法,並告訴你如何聰明地利用 AI,讓我們的學習效率大幅提升 !




                              圖一 反向學習書籍封面


                              學習方法一 : 從「已知」連結「未知」

                               

                              其實學習,從來就不是一張白紙任我們填寫。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裡,都已經有了一套龐大的「已知」知識系統。作者提醒我們,所有新的知識,都必須建立在這些「已知」的基礎上 。


                              所以學習的過程,就是想辦法把我們已經懂的,和那些我們還不明白的,搭起一座橋樑 。《反向學習》有一個重要學習方法的核心公式



                              學習= 我知道 + 我不知道



                              雖然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它點出了學習最根本的法則,所有的學習,都必須建立在我們已經擁有的知識基礎上。如果我們只是單純把新資訊灌進腦袋,卻沒有和舊知識產生連結,那麼這些新知很容易學了忘,或是學了用不上。


                              就像我們學程式設計,如果我們已經懂邏輯思維,那學起寫程式的語法會快很多,因為我們把新語法連結到舊邏輯了。但如果完全沒概念,就只會覺得一頭霧水。

                              所以當我們接觸到任何新概念時,別這麼著急 ,可以先停下來用這個學習方法,問問自己 :


                              這個新概念跟我以前學過、做過什麼事情有點關聯?



                              我們試著在腦中搜尋相關的經驗、理論或技能。一旦找到這個「連結點」,新知識就會更容易被大腦吸收,並牢固地記憶下來,學習效率自然大幅提升。


                              我們也可以利用 AI 扮演我們的「知識連結分析師」,把我們「已經懂的概念」和「想學的新主題」提供給它,讓 AI 找出兩者之間潛在的關聯詞、模式,甚至畫一個視覺化的知識圖譜給我們 。


                              AI 提示語 :

                              我想請你當我的知識連結分析師。我會提供一些我目前了解的核心概念,以及一個我希望深入學習的新主題。請幫我分析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的相關性或連接點,並以「(已知概念, 新主題, 連結描述)」的格式列出至少 5 個關聯。連結描述請具體說明它們為什麼相關。



                              所以,下次記得學習新東西時,試著想想有哪一些舊知識可以搭上關係,這樣會讓我們的學習效率更高。



                              學習方法二 : 參考答案思考方式

                               

                              在學校裡,我們被訓練得習慣去尋找唯一的「標準答案」。但當踏入社會後,我們會發現,現實世界中的問題,通常都複雜且沒有單一的解答 。


                              這種標準答案思考方式,其實是阻礙成人學習的一個隱性原因 。因此一個更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培養因時制宜的智慧,學著去尋找「參考答案思考方式 」。


                              《反向學習》書裡提到一種「參考答案思考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問題時,不再執著於唯一的解,而是能靈活地「看情況」,這聽起來好像有點不負責任 ? 
                              但真正的智慧,是懂得如何看情況 。


                              書中提到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工具叫做「 洞見分類 」,就是我們常用 2 x 2 矩陣的形式呈現,能幫助我們把看似複雜的問題,拆解成不同情境,並為每種情境找到最合適的參考答案。


                              就像朋友問你 :「我該不該換工作?」 ,我們不會直接說該或不該,而是要先問他 :「 你現在換工作最看重什麼 ?薪水 ?發展 ?還是工時 ?」然後再依據他的回答,設計 2 x 2 矩陣來給予思考,像是低薪水高發展,還是高薪水低發展,要如何面對 。



                              我們當然也可以利用 AI,來進行「 洞見分類 」的強大工具 



                              AI 提示語 :

                              我正在思考一個複雜的決策或問題:[請填寫你的決策或問題 ],請你幫我找出至少兩個最關鍵的「變數維度」(例如:預算多寡、時間壓力、團隊能力、市場競爭狀況 等),然後將它們組合成一個 2x2的矩陣。 接著針對這個 2 x 2矩陣中的四種「情境」,請為每個情境提出一個具體的「參考解決方案」建議,並簡要說明其合理性 。


                              下次我們遇到問題時,可以換個方式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有哪些可能的解決方案?每個方案在不同情境下,會有什麼優點和缺點,以及潛在的影響?」


                              這樣一來,我們的學習方法也能更依照狀況,產生更有效的成果 。




                              圖二 學習方法一及學習方法二 知識圖卡


                               

                              學習方法三 : 隱形假設

                               

                              我們常以為學習就是不斷地增加知識,然而《反向學習》作者劉瀾老師強調,阻礙成人有效學習的癥結,其實是我們過去在學校教育中無意識養成思維。


                              這些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就像電腦裡的老舊程式碼,不只佔用資源,還可能讓新的程式無法順利運行。


                              像有一位傳統製造業的老闆,過去一直相信「只要產品做得好,客戶自然會來」。他把所有資源都投入到生產最完美的產品,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卻沒有人上門 。


                              有人告訴他關於最新的互聯網思維,了解到「用戶體驗」和「快速迭代」的重要性,這挑戰了他過往「產品思維」的信念,他願意去轉換改變嗎 ?


                              可以想一下,如果抓著「產品思維」不放時,大腦會形成一種「認知閉鎖」,對任何與舊觀念衝突的新資訊產生排斥或過濾,導致我根本聽不進去、看不明白,那再好的觀念與學習根本就沒有用。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需要主動去識別那些習以為常,卻可能限制我們思考和行動的模式。一旦識別,就要勇於質疑、挑戰,甚至有意識地去「轉換」它。



                              而轉換關鍵就在於,如何幫助我們打破這種認知閉鎖,看見「舊武功」的局限性,並願意去接受「轉換」?這不只是塞給他新知識,更是要改變他的底層思維模式,這個是學習很重要的。


                              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 AI 作為我們的「思維模式檢測器」及「認知分析師 」,能透過提問,協助發掘我們隱藏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慢慢地接受新的思維觀念。

                              AI 提示語:


                              我正在嘗試理解我在學習或工作中的一些慣性思維,總覺得它們可能存在問題,但我說不上來。請你當我的思維教練,提出一系列問題,幫我看看我腦袋裡是不是有這些「隱性假設」:

                              請你先從一個情境問題開始問我,我會選擇答案,然後你再根據我的回答繼續追問和引導,直到我們能初步看出我可能有哪些隱性假設。

                               



                              我目前持有的舊觀念是:「只要產品做得夠好,客戶自然會上門。」請你扮演一位「市場數據分析師」,提供三個具體的市場數據或消費者行為變化趨勢,這些數據應該能直接挑戰我這個舊觀念,並證明現在「用戶體驗」或「快速迭代」的重要性。請用簡潔有力的數據和趨勢描述。




                              學習不只是填滿,有時候更是清空。定期檢視自己的核心信念和思考模式,勇敢地捨棄那些不再適用的「舊武功」,為新思想騰出空間。

                               

                              學習方法四 : 聚焦策略

                               

                              「補短板」這個概念常常被提及,指的是把自己不好的地方補好,觀念是來自管理學上的「木桶理論」。但對個人來說,我們的價值往往體最擅長的地方,也就是「長板」。


                              舉個例子,就像一個籃球隊,不可能每個隊員都當得分手,有的人擅長防守,有的人擅長傳球。把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團隊才會更強。


                              《反向學習》提醒我們,與其花力氣把不擅長的東西練到普通,不如把擅長的東西練到頂尖。所以對於學習方法來說,我們要學會「聚焦」,把有限精力投入對我們最有潛力、最能發揮影響力的「絕活」上。


                              假設你是一個社群小編,與其花時間去學剪片、做設計、寫程式(這些可能是你的短板),不如把精力都放在怎麼寫出爆款文案、怎麼規劃社群活動,把你的文案能力和社群營運能力磨練到極致。


                              所以我們要先確自己到底想把哪個能力練成「絕活」,知道那個「絕活」長什麼樣子,要怎麼練這個「絕活」。再將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和資源都投入這個領域,目標是練到精通,而不是什麼都學一點點、樣樣通樣樣鬆。


                              所以我們可以讓 AI 協助你進行學習路徑規劃,如果你想要知道這篇文章的十個學習技巧,如何讓AI更有效的協助你,請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會把資料寄給你。



                              關於這個學習方法,我想要推薦我的另一篇文章,AI系列1 : 如何運用AI,把學習速度提升10倍 ,希望能給你更多的學習方法




                              圖三 學習方法三及學習方法四 知識圖卡



                              學習方法五 : 模式化學習

                               

                              現在資訊爆炸,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都是破碎、零散的。如果我們只是被動地接收這些「碎片化」知識,很難形成系統性的理解。《反向學習》提到,一個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學會從這些碎片中提煉出背後的「模式」,那些共通的、最核心的規律。


                              什麼是「模式」,它是事物的本質規律,是共通的、整體的。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往往不是因為記性好,而是他們能從眼前的碎片中,快速辨識出底層的模式。


                              這很像下棋高手,他們之所以厲害,並不是因為能記住棋盤上每一個棋子的位置,而是因為他們能迅速辨識出棋局中的攻守「模式」。普通人只能看到單一的棋子,而高手卻能看到棋子之間的複雜關聯。那麼,如何進行模式化學習呢?


                              劉瀾老師給了兩個建議 :


                              首先,向高處調整 : 跳脫眼前具體的需求,嘗試去思考更宏觀的組織邏輯、行業分析。

                              其次,「向遠處調整」。我們可以從所處的環境中抽離出來。當局者迷,身處其中往往難以看清全貌。透過尋找外部視角,


                              這讓我想起自己閱讀商業財經類書籍的經驗。過去,我會逐字逐句地記憶各種商業理論、企業案例。但後來我發現,真正能幫助我理解企業運作的,不是那些細節,而是背後反覆出現的「商業模式」和「競爭策略」。


                              所以我開始嘗試「向高處調整」,思考一家公司的組織邏輯,閱讀宏觀的行業分析,而不要只關注單一的業務數據。我也會「向遠處調整」,從不同產業、不同類型的組織中抽離出來,去觀察它們共同的模式。


                              當我們學會從更高、更遠的視角看待問題時,那些原本零散的知識點,就像拼圖一樣,漸漸地拼湊出一個清晰的全貌。

                               



                              學習方法六 : 深層遷移

                              很多人學了很多知識,卻總覺得很難在實際生活中派上用場,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學用脫節」。劉瀾老師強調,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進行「深層遷移」,讓知識真正地「為你所用」。


                              他在《反向學習》中提供了一個超級有效的學習方法 :「四問學習法」 - 聽、想、變、用。


                              1.  聽(Input): 你「聽到」了什麼?( 理解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2.  想(Connect): 它讓你「想到」了什麼?( 把學到的新東西,跟腦袋裡已有的知識、經驗、模式連起來 )

                              3.  變(Adapt): 為了能用在你自己的情況,它需要怎麼「變」形?( 根據我們實際的環境,調整它 )

                              4.  用(Apply): 你打算把它「用」到哪裡?( 設計一個具體的應用計畫,然後真的去試試看)



                              這個方法讓我對「學以致用」有了更具體的藍圖。過去我常會聽一些演講,覺得很有道理,但實際應用起來卻困難重重。現在我會試著用四問學習法來拆解。


                              例如,我聽到某個寫作技巧,我會想這個技巧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它解決了什麼問題?我如何將這個原理應用到我的文章主題上?最後,我會嘗試寫出一篇文章來驗證這個技巧的效果。


                              這不再是簡單的複製貼上,而是經過思考、轉化後的創新應用。


                              就像《反向學習》提到的,海底撈發眼鏡布的案例,表面是提供眼鏡布,深層模式卻是「顧客有不便,我就消滅它」。唯有看清這個模式,才能在不同情境下,找出真正解決顧客痛點的方法。


                              如果你想要知道,這篇文章的十個學習方法,我是如何利用AI來實踐這個內容, 請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會把資料寄給你。



                              圖四 學習方法五及學習方法六 知識圖卡


                              學習方法七 : 主動對比 

                               

                              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台不斷升級的電腦,當有新的版本(新知識)出現時,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去跟舊的「版本」(舊觀念)做個比較,才能搞清楚哪些部分需要更新,哪些部分依然有價值。


                              這是一個超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可以避免你的新舊知識在腦子裡打架 。


                              像是我過去可能一直認為,目標不能設計太高,才有可能完成 ,這是我腦中一個很根深蒂固的「舊版本」觀念。



                              後來,我讀到一本《10倍成長思維》的新書,書中說到達到「十倍成長」,其實比「二倍成長」更簡單,他提醒我,我需要的是策略,而不是更努力

                              這時候,我一定跟這個新觀念打架,也有可能很懷疑這個想法,這時候可以運用「主動對比」這個學習方法,我可以這樣的問自己或是跟 AI 討論 :


                              「新舊觀念的核心差異是什麼?」「10 倍成長思維,挑戰了我哪個舊信念?」「 10 倍成長思維可以幫我解決我目前什麼困境」「這兩個觀念可以如何互相補充」....等等



                              這樣的方式,對我們有幾個好處,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首先當我們把新舊觀念拿出來比一比,我們就不會只是被動地接收資訊。會開始動腦思考,它們到底哪裡一樣那裡不一樣,怎麼樣才會更適合等等...


                              這種思考會逼著我們對每個觀念都有更全面的理解,也會知道這個知識的邊界在哪裡。



                              再來有時候,新的跟舊的觀念不見得是互相衝突,反而能互相補充,融合成一個更厲害、更完整的思考框架。這就像是把我們散落在各處的拼圖碎片,透過對比,一片片地拼起來,最後變成一幅完整的圖。


                              且當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產生明確的比較或連結時,它們在大腦裡會形成一個更複雜、更穩固的記憶網路。比我們單純死背一個新東西,效果好太多了。


                              「主動對比」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學習方法,它更像是一個讓我們不斷升級的「腦力訓練」。幫助我們從一個被動接收知識的人,變成一個會主動思考、整理、優化自己知識庫的學習高手。


                              學習方法八 : 因材施教 

                               

                              學習就像蓋房子,地基沒打穩,蓋再高的樓也會塌。 《反向學習》作者劉瀾老師提醒我們,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和學習起點都不同。


                              一個聰明的學習方法,就是從我們「已經懂」的部分,也就是「已知」的邊緣開始,一步步往外擴展。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習的難度,讓你學得更順暢,更有成就感。




                              假設如果我想學習複雜的人工智慧技術,但我只有基礎的數學和邏輯能力。我不能直接去讀高深的深度學習的書籍,而是會先從一本 AI 入門書籍開始,打造我的已知地基,然後再逐步深入。


                              所以在開始學習一個新領域或新技能之前,先給自己做個「現狀盤點」。問問自己,當然我們也可以跟AI進行討論,或是利用ChatGPTS 的學習機器人,來幫助我們



                              我目前對這個領域了解多少 ? 有哪些是我已經知道的 ?為我打造一個最適合我的「入門級學習路徑」



                              然後,就從這些「已知」的部分開始,優先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理解、跟我們現有知識關聯度高的新東西,才會讓我們更有成就感,更有動力,學習效果才會好。


                              關於這個部分的學習方法,我推薦另一篇文章《超速進步》讀書心得:高手超速進步的秘密,就這3個學習關鍵,相信會給你更多這方便的方法。






                              圖四 學習方法七及學習方法八 知識圖卡


                              學習方法九 : 勇於實踐 



                              《反向學習》不斷強調,成年人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在腦中囤積更多知識,而是要將這些知識應用於「改善我們身處其中的現實」。這是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法,如果我們學了卻不用,那知識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所以我們每次學習完新東西,不能只是點點頭說「我懂了」。要立刻思考

                              「這份知識,能幫我解決目前遇到的哪個問題?」、「我該怎麼把它用在我的工作或生活上,讓事情變得更好?」




                              像是我學習一個時間管理技巧後,就要想辦法應用於我們實際存在的「加班」或「拖延」問題,甚至我還利用Notion 整合 ,同時看看有沒有減少加班時間,這樣才不是只是記下技巧的觀念,卻從來沒有「應用」和「改善」,幫助我們自己 。



                              作者告訴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是「改善我們身處其中的現實」。所以當我們學習一個新東西時,先問自己:「我想透過這次學習,解決什麼實際問題?改善我生活中的哪一部分?」讓我們的學習方法更有方向和動力。



                              學習方法十 : 心態調整

                               

                              在我們大人的學習旅程中,很少有那種一步到位、完美無缺的成功。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就是培養一種「不完美」的心態,把每一次的嘗試都當作是尋找「參考答案」的過程,並且接受不斷地去優化它。


                              所以我們要學會放下那種「一次到位」的執念。當我們學了一個新方法就去試試看,如果結果不如預期,就把這次「不如預期」當成寶貴的經驗與數據。


                              我們可以好好分析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然後根據反饋調整策略,進行下一輪測試。每次的調整和迭代,都是在讓事情變得更好,這本身就是最棒的學習。


                              這也是我們前面所說的,現實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就是要習慣在沒有標準答案的世界裡,持續尋找一個又一個的「參考答案」,然後不斷地去改善它。


                              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一個「終極解答」,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最適合」的解決方案,而且這個方案還會隨著情境變化而需要調整。


                              所以我們可以利用 AI 或是利用數位工具,像是Notion 等等來進行「反饋分析」。將你的實踐結果數據或描述提供給 AI,讓它幫你分析其中存在的潛在問題,並根據你學到的模式,提供下一步的優化建議。


                              如果你想要知道,這篇文章的十個學習方法,我是如何利用AI來提升這些學習方法, 請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會把資料寄給你。




                              圖五 學習方法九及學習方方法十 知識圖卡




                              結語

                               

                              看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反向學習》這本書,教我們的這十個技巧,真的可以讓我們的學習方法整個升級?對於現在時代的學習 ,真的不用再跟以前一樣固定的方法。


                              透過文章裡的十個學習方法,再搭配 AI 這個超強工具,你會發現學習從此不再只是累積,而是真正能帶來改變的超能力。


                              如果你對於如何讓AI更有效的協助你的實作方式,可以訂閱我的電子報,我會把如何利用AI提升學習的方法資料寄給你,讓我們一起提升我們的學習方法,打造出高效學習成效。

                               

                               

                               

                              Sandy 陳俗均

                              我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 提高生產力
                              • 目標設定
                              • 學習方法
                              • AI運用
                              • 反思能力
                              • 問題解決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超速進步》讀書心得:高手超速進步的秘密,就這3個學習關鍵

                              這篇文章是關於 Scott Young 的《超速進步》讀書心得,文章解析了書中核心的「觀察、實踐、回饋」三大精進法則,並分享作者的實踐經驗與結合 AI 的方法

                              • 2025 May 08

                              AI系列1 : 如何運用AI,把學習速度提升10倍

                              推薦一個影片 【How To Learn Anything 10x Faster Than Anyone With AI 】,我整理五大重點,讓你更有效率的知道該如何學習.

                              • 2025 Mar 26

                              如何有效管理時間?醫生都在用的「分診系統」時間管理法

                              你是否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醫生使用的『分診時間管理系統』(Triage System)提供了一種高效的時間管理方法。分享 6 大關鍵原則,讓你學會如何管理時間

                              • 2025 Feb 22

                              什麼是教練式領導?成功打造教練式領導的五大策略與方法

                              這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什麼是教練式領導,包括五大優勢與挑戰,還有「COACH」的五個方法,讓大家更認識教練式領導

                              • 2025 May 05

                              MBTI 領導力系列一:完整解析 MBTI 四大維度,提升你的領導力

                              這篇文章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您認識 MBTI 如何影響領導力,並且任你認識 MBTI 的四個維度,告訴你這四個維度對於領導有什麼樣的差異與風格,進而提升領導效能。

                              • 2025 Jun 24

                              《系統之鬼》心得:駭客思維 × AI 工具,教你破解職場的6大原則

                              這篇文章是我對《 系統之鬼 》的解讀與讀後心得,不會只有書本裡的內容,還有一些我覺得職場上可以運用的方式,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收穫 。

                              • 2025 Jun 19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sandychen159@gmail.com
                                • 地址: 248 新北市五股區民義路二段48巷2-1號
                                • 公司名稱: 君澄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統編: 6057296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