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與改善拖延症的推薦好書-《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
2025 Mar 24 職場鍊金術 高績效職場人生 讀書筆記
你會總是下定決心要做但卻執行不了嗎?你會責怪自己要早點做,但卻無法改變嗎?那你就該閱讀這本《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讓你重新認識拖延症。
這本《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會告訴你拖延症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拖延症找到解方。
如果你想要徹底擺脫拖延症的惡性循環,找回高效能的生活,《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絕對能帶給你全新的視角和實用的改變方法。
什麼是拖延症
你是不是常常發現自己明明有事要做,卻總是一拖再拖?明明知道越早開始越好,卻總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匆忙行動?這種「知道應該做,卻不去做」的行為模式,就是我們所說的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在《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這本書中,作者李教授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
因為過往我們認為拖延症可能是因為懶惰或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但李教授團隊通過長達二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拖延症的本質是「一種調節不適感的行為防禦機制」
換句話說,我們會拖延不是因為不想做事,而是因為不想面對做這件事時產生的負面情緒,比如焦慮、無聊、挫折或恐懼,所產生出來的狀況。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封面
為什麼會有拖延症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書裡說明了拖延症是如何在四個階段中發生的,整理起來大約是以下的四個原因 :
1. 「盲目樂觀」:這是一種認知偏誤,讓我們過度樂觀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明天再做也來得及」、「這個任務應該不會太難」,這些想法看似積極,實則是拖延症的催化劑。研究顯示,人們平均會低估任務所需時間的40%!
2. 「自我設限」:當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時,更容易選擇拖延。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拖延導致匆忙完成或失敗,進一步降低自我效能感,然後引發更多拖延行為。
3. 「完美主義」:常想把事情做到很美好,所以會花時間計畫,但內心又很擔心失敗了怎麼辦,所以想要掌握一切,考慮很多,又擔心別人的眼光,這種擔心的想法就會產生拖延行為。
4. 「預期失落」:我知道要做,但就是之後卻沒有動力的內在衝突。我們一方面理性地知道應該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情感上卻排斥這項任務。這種矛盾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失去新鮮感,或是沒有如當初預期。
以上這些狀況,讓我們猶豫不決,知道該行動卻還不行動的拖延症,導致內心消耗大量能量。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介紹的五種拖延症分類圖
拖延症分類與改善方法
因為拖延症不是一種性格缺陷,而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習慣。一旦我們了解了拖延的真正原因,就能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無效地自責或依賴純粹的時間管理技巧。
因此《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把拖延症分為五大類,每一類都提出解方,讓我們可以從行為中,改善我們的拖延症。
第一種 盲目樂觀型拖延症
這類拖延症者會容易有「這個任務很簡單,晚點再做也來得及」的想法,然後到了靠近截止日時,才發現工作量遠超預期 ?
盲目樂觀型拖延者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任務的複雜性,過度樂觀其實也是一種雙面刃。
解決方法:
使用「確定的語言」:把「我可能會做」、「我打算做」這樣模糊的表達,改為「我一定會做」、「我將在具體時間完成」的確定表達。語言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更確定的語言能激發更強的行動力。
建立「錯題筆記本」:記錄每項任務的預估時間和實際完成時間,通過數據讓自己認清現實。研究顯示,這種方法能在三週內顯著提高時間評估準確度。
分階段設定截止日:將大型任務分解為小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自己的截止日。這樣不僅能防止拖到最後時刻,也能及早發現進度問題。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說到這種拖延症者最需要的是「認知重構」,改變比較不實際的樂觀想法。
當你開始接受「事情總是比看起來複雜」這個事實,你才能制定更合理的計畫,避免陷入最後時刻的慌亂。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盲目樂觀型拖 延症者-特徵與解法圖
第二種 自我責備型拖延症
自我責備型拖延症者經常嚴厲責怪自己,認為「拖延的習慣很難改,我自己怎麼這麼差」,他們對自己期望過高,稍有偏差就批評或否定自己,結果因為自責情緒更加拖延。
有時也因為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對於負責壓力較大的任務時,他們會下意識拖延,否認自己的能力。他們需要停止自我批判,關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解決方法:
停止自我責備:意識到責備只會讓問題惡化。建議用「我注意到我在拖延」替代「我又在拖延了,我真沒用」,這種非評判性的觀察能減少負面情緒。
放棄迎合他人標準:許多自我責備源於過度在意他人評價。問問自己:「如果沒有他人評價,我真正想做的是什麼?」這能幫你找回內在動機。
連結核心價值觀:思考「這件事為什麼對我重要?」而非「我必須做好」。當行動與個人價值觀連結時,動力會更加持久。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責備型拖延症者,當不再用完成度來衡量自我價值,拖延的壓力就會大大減輕。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自我責備型拖延症者-症狀與解方圖
第三種 抗拒現狀型拖延症
你是否經常明知某事重要卻感到強烈抗拒?抗拒型拖延者最典型的想法是「我知道該做,但我就是不想做」「心情好煩 ,有點不太想做」。
這類拖延者常常在面對他人安排的任務或義務感很強的工作時,容易產生強烈的反抗情緒。他們期望著有「自主性」「掌握感」或「歸屬感」,因此內心在拉扯著。
解決方法:
找回自主選擇權:即使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中,也要尋找可以自己決定的部分。例如,你不能選擇是否交報告,但可以選擇何時做、如何做。這種「小自主」能顯著減少抗拒感。
使用書寫療法:當感到強烈抗拒時,花5-10分鐘把當下感受毫無過濾地寫下來。研究顯示,這種方法能有效釋放負面情緒,幫助我們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事情。
重新框定任務意義:把「我必須做」轉換為「我選擇做,因為...」。例如,不是「我必須寫這份報告」,而是「我選擇完成這份報告,因為它能展示我的專業能力」。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抗拒型拖延者,抗拒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處理它。
抗拒情緒背後往往隱藏著對自主權的渴望,了解這一點後,就能找到更健康的方式滿足這種需求,而不是通過拖延進行無效抵抗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抗拒現狀型拖延症者-症狀與解方圖
第四種 完美主義型拖延症
完美主義型拖延症者總怕做不好或被批評,一再調整導致事情無法完成。完美主義型拖延者往往陷入「不完美,寧可不做」的思維陷阱,結果常常什麼都做不成。
解決方法:
設立「基準點」:明確定義何時算「完成」,避免無限調整。例如,「寫滿三頁」或「修改不超過三次」。這個明確的標準能防止陷入完美主義的泥沼。
接受「夠好」的標準:完美是理想但不實際的標準。研究表明,追求「夠好」(而非完美)的人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就。問自己:「這個程度能達成目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停止調整了。
避免「細節地獄」:區分核心與非核心細節。對核心部分精益求精無可厚非,但對非核心部分,80%的品質通常已經足夠。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這類拖延症者,完美主義的本質是對自我價值的不安全感。
當我們學會將自我價值與工作成果分開,接受「我有缺點但仍然有價值」這一事實時,完美主義的枷鎖就會逐漸鬆動。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書中目次- 完美主義型拖延症者 - 症狀與解方圖
第五種 刺激尋求型拖延症
這類拖延症者常常充滿熱情地開始一個項目,卻在熱情消退後很快失去興趣,會因缺乏新奇刺激感和即時回饋而放棄堅持,或是對於對於事情倦怠感很敏銳,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熱度」的症狀
解決方法:
連結行動與個人意義:問自己「做這件事會讓我成為什麼樣的人?」將當下看似枯燥的任務與更大的人生目標連結,能提供持久的動力源泉。
創造外部結構:刺激尋求者需要更明確的外部結構和節奏。例如,設定清晰的階段性目標,建立定期檢查點,或找「責任夥伴」互相監督。
主動創造趣味性:不要被動等待任務變得有趣,而是主動為其注入趣味。例如,將枯燥任務遊戲化,設立小獎勵,或探索不同的完成方法。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尋求刺激型拖延症並非只有充滿熱情才能行動,專注力和持久力是可以培養的能力。當你學會在沒有即時刺激的情況下也能專注行動,你的成就潛力將大大提升。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書中目次- 刺激尋求型拖延症者 - 症狀與解方圖
關於我自己的案例作法
其實我也是這樣子的人,常常會擔心自己做不好,所以導致自己很愛拖延。又或是知道自己要做,但又好像沒有特別的動力,所以很需要一些有動力的方式。這也就是書中所書,當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時,就要對症下藥。
所以當我想要培養自己寫文章與發文的每日固定習慣時,大家可以看到我利用Notion 設計了專案系統,資料庫理會利用自動產生頁面,就是設立基準點。
也同時提醒自己最少要有標題與一百字出來之後,之後再進行撰寫文章內文在夠好。要求自己每二~三天能產生出一篇文章,雖然文章可能不夠好,但就是提醒自己要分享出去了。
也因為自己有數字控制慾,所以放入倒數數字,就可以讓自己更想要消除的感覺。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減少拖延症的產生,這就是我利用這本書的方式,來幫助自己。
我的專案計劃Notion資料庫圖片
我的作品集的Notion統計資料庫
結語: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幫我們擺脫了「一刀切」的拖延症解決方案,轉而提供針對不同拖延症類型的個性化策略。就像你不會用同一種藥治療所有疾病一樣,拖延症問題也需要「對症下藥」。
最重要的是,改變始於認識真實的自己。當不再把自己標籤為「懶惰」,而是開始理解並接納自己拖延背後的真正原因,你會發現,改變其實比想像中容易得多。
正如《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作者所說:「只有『 我 』能改變我自己」,這種改變不會一蹴而就,但每一個小進步都值得慶祝,都是通往高效生活的重要一步。

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成為會員,解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