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0
  • 登入
  • 全部文章
  • 主題分類
    回主選單
    • 高績效職場工作
    • 職場關係與團隊協作
    • 領導管理與策略經營
    • 高效學習與AI實戰
    • 職涯與人生智慧
  • 核心主題
    回主選單
    • 所有讀書筆記
  • 課程產品總覽
    回主選單
    • 線上課程
    • 簡報與學習手冊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 全部文章
  • 主題分類
    高績效職場工作 職場關係與團隊協作 領導管理與策略經營 高效學習與AI實戰 職涯與人生智慧
  • 核心主題
    所有讀書筆記
  • 課程產品總覽
    線上課程 簡報與學習手冊
  • 訂閱電子報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高效工作 (11)
    • 目標設定 (16)
      • 溝通協作 (19)
        • 銷售能力 (2)
          • 領導管理 (17)
            • 策略經營 (12)
              • 學習成長 (9)
                • AI學習與運用 (7)
                  • 職涯探索 (10)
                    • 財富與人生智慧 (10)
                      • 課程心得 (2)
                        • 影劇與展覽 (1)
                          • 旅遊與生活 (1)
                            • 讀書筆記 (29)
                              • 電子信系列
                                • 會員文章
                                  人際溝通 (9) 人際關係 (12) 提高生產力 (15) 溝通技巧 (7) 影視心得 (2) OGSM (2) 財務管理 (1) 領導管理 (12) 年度計畫 (4) 目標設定 (14) 職涯規劃 (8) 時間管理 (4) 策略規劃 (9) 領導能力 (8) 問題解決 (10) 反思能力 (12) AI運用 (9) 學習方法 (7) 創新思考 (2) 銷售思維 (1) 銷售方法 (3) MBTI (1) 年度計劃 (1) 心靈成長 (1) Colors人際風格 (2) 26 (0)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讀書心得- 重新認識拖延症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讀書心得- 重新認識拖延症

                                  2025 Mar 24 高效工作 讀書筆記 目標設定
                                  內容目錄
                                  1. 什麼是拖延症
                                  2. 為什麼會有拖延症
                                  3. 拖延症分類與改善方法
                                    1. 第一種 盲目樂觀型拖延症 
                                    2. 第二種 自我責備型拖延症
                                    3. 第三種 抗拒現狀型拖延症
                                    4. 第四種 完美主義型拖延症
                                    5. 第五種 刺激尋求型拖延症
                                  4. 關於我自己的案例作法
                                  5. 結語: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你會總是下定決心要做但卻執行不了嗎?你會責怪自己要早點做,但卻無法改變嗎?那你就該閱讀這本《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讓你重新認識拖延症。

                                  這本《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會告訴你拖延症的真正原因,以及如何針對不同類型的拖延症找到解方。

                                  如果你想要徹底擺脫拖延症的惡性循環,找回高效能的生活,《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絕對能帶給你全新的視角和實用的改變方法。

                                   

                                  什麼是拖延症


                                  你是不是常常發現自己明明有事要做,卻總是一拖再拖?明明知道越早開始越好,卻總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匆忙行動?這種「知道應該做,卻不去做」的行為模式,就是我們所說的拖延症(procrastination)。

                                  在《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這本書中,作者李教授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

                                  因為過往我們認為拖延症可能是因為懶惰或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但李教授團隊通過長達二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拖延症的本質是「一種調節不適感的行為防禦機制」

                                  換句話說,我們會拖延不是因為不想做事,而是因為不想面對做這件事時產生的負面情緒,比如焦慮、無聊、挫折或恐懼,所產生出來的狀況。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封面


                                  為什麼會有拖延症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書裡說明了拖延症是如何在四個階段中發生的,整理起來大約是以下的四個原因 : 

                                  1. 「盲目樂觀」:這是一種認知偏誤,讓我們過度樂觀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明天再做也來得及」、「這個任務應該不會太難」,這些想法看似積極,實則是拖延症的催化劑。研究顯示,人們平均會低估任務所需時間的40%!

                                  2. 「自我設限」:當我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時,更容易選擇拖延。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拖延導致匆忙完成或失敗,進一步降低自我效能感,然後引發更多拖延行為。

                                  3. 「完美主義」:常想把事情做到很美好,所以會花時間計畫,但內心又很擔心失敗了怎麼辦,所以想要掌握一切,考慮很多,又擔心別人的眼光,這種擔心的想法就會產生拖延行為。

                                  4. 「預期失落」:我知道要做,但就是之後卻沒有動力的內在衝突。我們一方面理性地知道應該完成任務,另一方面情感上卻排斥這項任務。這種矛盾產生的原因,可能是失去新鮮感,或是沒有如當初預期。

                                  以上這些狀況,讓我們猶豫不決,知道該行動卻還不行動的拖延症,導致內心消耗大量能量。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介紹的五種拖延症分類圖

                                  拖延症分類與改善方法


                                  因為拖延症不是一種性格缺陷,而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習慣。一旦我們了解了拖延的真正原因,就能找到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而不是無效地自責或依賴純粹的時間管理技巧。


                                  因此《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把拖延症分為五大類,每一類都提出解方,讓我們可以從行為中,改善我們的拖延症。


                                  第一種 盲目樂觀型拖延症 


                                  這類拖延症者會容易有「這個任務很簡單,晚點再做也來得及」的想法,然後到了靠近截止日時,才發現工作量遠超預期 ?

                                  盲目樂觀型拖延者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任務的複雜性,過度樂觀其實也是一種雙面刃。


                                  解決方法:

                                  • 使用「確定的語言」:把「我可能會做」、「我打算做」這樣模糊的表達,改為「我一定會做」、「我將在具體時間完成」的確定表達。語言會影響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更確定的語言能激發更強的行動力。

                                  • 建立「錯題筆記本」:記錄每項任務的預估時間和實際完成時間,通過數據讓自己認清現實。研究顯示,這種方法能在三週內顯著提高時間評估準確度。

                                  • 分階段設定截止日:將大型任務分解為小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自己的截止日。這樣不僅能防止拖到最後時刻,也能及早發現進度問題。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說到這種拖延症者最需要的是「認知重構」,改變比較不實際的樂觀想法。

                                  當你開始接受「事情總是比看起來複雜」這個事實,你才能制定更合理的計畫,避免陷入最後時刻的慌亂。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盲目樂觀型拖 延症者-特徵與解法圖


                                  第二種 自我責備型拖延症

                                   

                                  自我責備型拖延症者經常嚴厲責怪自己,認為「拖延的習慣很難改,我自己怎麼這麼差」,他們對自己期望過高,稍有偏差就批評或否定自己,結果因為自責情緒更加拖延。

                                  有時也因為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對於負責壓力較大的任務時,他們會下意識拖延,否認自己的能力。他們需要停止自我批判,關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解決方法:

                                  • 停止自我責備:意識到責備只會讓問題惡化。建議用「我注意到我在拖延」替代「我又在拖延了,我真沒用」,這種非評判性的觀察能減少負面情緒。

                                  • 放棄迎合他人標準:許多自我責備源於過度在意他人評價。問問自己:「如果沒有他人評價,我真正想做的是什麼?」這能幫你找回內在動機。

                                  • 連結核心價值觀:思考「這件事為什麼對我重要?」而非「我必須做好」。當行動與個人價值觀連結時,動力會更加持久。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責備型拖延症者,當不再用完成度來衡量自我價值,拖延的壓力就會大大減輕。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自我責備型拖延症者-症狀與解方圖

                                  第三種 抗拒現狀型拖延症

                                   

                                  你是否經常明知某事重要卻感到強烈抗拒?抗拒型拖延者最典型的想法是「我知道該做,但我就是不想做」「心情好煩 ,有點不太想做」。

                                  這類拖延者常常在面對他人安排的任務或義務感很強的工作時,容易產生強烈的反抗情緒。他們期望著有「自主性」「掌握感」或「歸屬感」,因此內心在拉扯著。

                                   

                                  解決方法:

                                  • 找回自主選擇權:即使在不得不做的事情中,也要尋找可以自己決定的部分。例如,你不能選擇是否交報告,但可以選擇何時做、如何做。這種「小自主」能顯著減少抗拒感。

                                  • 使用書寫療法:當感到強烈抗拒時,花5-10分鐘把當下感受毫無過濾地寫下來。研究顯示,這種方法能有效釋放負面情緒,幫助我們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事情。

                                  • 重新框定任務意義:把「我必須做」轉換為「我選擇做,因為...」。例如,不是「我必須寫這份報告」,而是「我選擇完成這份報告,因為它能展示我的專業能力」。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抗拒型拖延者,抗拒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如何處理它。

                                  抗拒情緒背後往往隱藏著對自主權的渴望,了解這一點後,就能找到更健康的方式滿足這種需求,而不是通過拖延進行無效抵抗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抗拒現狀型拖延症者-症狀與解方圖

                                  第四種 完美主義型拖延症


                                  完美主義型拖延症者總怕做不好或被批評,一再調整導致事情無法完成。完美主義型拖延者往往陷入「不完美,寧可不做」的思維陷阱,結果常常什麼都做不成。


                                  解決方法:

                                  • 設立「基準點」:明確定義何時算「完成」,避免無限調整。例如,「寫滿三頁」或「修改不超過三次」。這個明確的標準能防止陷入完美主義的泥沼。

                                  • 接受「夠好」的標準:完美是理想但不實際的標準。研究表明,追求「夠好」(而非完美)的人反而更容易取得成就。問自己:「這個程度能達成目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停止調整了。

                                  • 避免「細節地獄」:區分核心與非核心細節。對核心部分精益求精無可厚非,但對非核心部分,80%的品質通常已經足夠。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這類拖延症者,完美主義的本質是對自我價值的不安全感。

                                  當我們學會將自我價值與工作成果分開,接受「我有缺點但仍然有價值」這一事實時,完美主義的枷鎖就會逐漸鬆動。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書中目次- 完美主義型拖延症者 - 症狀與解方圖


                                  第五種 刺激尋求型拖延症


                                  這類拖延症者常常充滿熱情地開始一個項目,卻在熱情消退後很快失去興趣,會因缺乏新奇刺激感和即時回饋而放棄堅持,或是對於對於事情倦怠感很敏銳,很容易產生「三分鐘熱度」的症狀

                                  解決方法:

                                  • 連結行動與個人意義:問自己「做這件事會讓我成為什麼樣的人?」將當下看似枯燥的任務與更大的人生目標連結,能提供持久的動力源泉。

                                  • 創造外部結構:刺激尋求者需要更明確的外部結構和節奏。例如,設定清晰的階段性目標,建立定期檢查點,或找「責任夥伴」互相監督。

                                  • 主動創造趣味性:不要被動等待任務變得有趣,而是主動為其注入趣味。例如,將枯燥任務遊戲化,設立小獎勵,或探索不同的完成方法。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提醒尋求刺激型拖延症並非只有充滿熱情才能行動,專注力和持久力是可以培養的能力。當你學會在沒有即時刺激的情況下也能專注行動,你的成就潛力將大大提升。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書中目次- 刺激尋求型拖延症者 - 症狀與解方圖


                                  關於我自己的案例作法


                                  其實我也是這樣子的人,常常會擔心自己做不好,所以導致自己很愛拖延。又或是知道自己要做,但又好像沒有特別的動力,所以很需要一些有動力的方式。這也就是書中所書,當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時,就要對症下藥。


                                  所以當我想要培養自己寫文章與發文的每日固定習慣時,大家可以看到我利用Notion 設計了專案系統,資料庫理會利用自動產生頁面,就是設立基準點。

                                  也同時提醒自己最少要有標題與一百字出來之後,之後再進行撰寫文章內文在夠好。要求自己每二~三天能產生出一篇文章,雖然文章可能不夠好,但就是提醒自己要分享出去了。

                                  也因為自己有數字控制慾,所以放入倒數數字,就可以讓自己更想要消除的感覺。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讓自己減少拖延症的產生,這就是我利用這本書的方式,來幫助自己。




                                  我的專案計劃Notion資料庫圖片



                                  我的作品集的Notion統計資料庫


                                  結語: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幫我們擺脫了「一刀切」的拖延症解決方案,轉而提供針對不同拖延症類型的個性化策略。就像你不會用同一種藥治療所有疾病一樣,拖延症問題也需要「對症下藥」。

                                  最重要的是,改變始於認識真實的自己。當不再把自己標籤為「懶惰」,而是開始理解並接納自己拖延背後的真正原因,你會發現,改變其實比想像中容易得多。

                                  正如《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作者所說:「只有『 我 』能改變我自己」,這種改變不會一蹴而就,但每一個小進步都值得慶祝,都是通往高效生活的重要一步。


                                   

                                  Sandy 陳俗均

                                  我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 提高生產力
                                  • 反思能力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極限銷售》閱讀心得:真正打動人心的銷售是專業、溫暖與堅持

                                  跟大家分享,我從《極限銷售》這本書學到了什麼,如何實際應用,又如何讓自己在這條路上走得更扎實。

                                  • 2025 Apr 25

                                  MBTI 領導力系列一:完整解析 MBTI 四大維度,提升你的領導力

                                  這篇文章會用簡單易懂的方式,讓您認識 MBTI 如何影響領導力,並且任你認識 MBTI 的四個維度,告訴你這四個維度對於領導有什麼樣的差異與風格,進而提升領導效能。

                                  • 2025 Jun 24

                                  《你的工作值得嗎》心得:AI 時代,如何找到有意義的工作?

                                  本篇文章是將《你的工作值得嗎 ? 》這本書中的兩個大的觀點,及我是如何提出作法進行整理,進行分享實作的方法

                                  • 2025 Jun 04

                                  《富有的習慣》讀後感想:如何養成富人的思維模式與習慣

                                  《富有的習慣》這本書不是在講述如何變得有錢,而是去觀察如何養成富人的思維模式與習慣,讓財富與成功成為自然的結果。

                                  • 2025 Feb 14

                                  如何擺脫職業倦怠?從《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找到的破解之道

                                  透過《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你將了解職業倦怠的類型、成因與影響,並學會書中提出的十大實用方法,重新找回工作熱情與生活平衡。

                                  • 2025 Jul 18

                                  四色人格測試:專業測驗快速了解你的四色人格色彩

                                  透過10題情境測驗,快速了解你的四色人格類型!採用專業評分方式,幫助你認識自己的性格特質,改善人際溝通,提升職場競爭力。

                                  • 2025 Aug 05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sandychen159@gmail.com
                                    • 聯絡電話: 0923-333-405
                                    • 地址: 248 新北市五股區民義路二段48巷2-1號
                                    • 公司名稱: 君澄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統編: 6057296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