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盤寫作術》閱讀心得:如何結合AI,打造個人寫作復盤系統
2025 Apr 18 職場鍊金術 高績效職場人生 學海無涯 讀書筆記 策略經營 財富與人生智慧 AI學習與運用
你是否會每天固定寫日記呢 ?或是寫了不知道如何利用日記 ? 如果你有以上的問題,我非常推薦你閱讀《復盤寫作術》
在閱讀《復盤寫作術》這本書之前,我已經上過作者朱騏老師的課程,今年便開始養成了每日寫日記的習慣。
雖然或多或少記錄自己的生活片段,但每當想要把這些素材轉化為可分享的內容時,卻又不知該從何做起。
所以我意識到,我需要一套系統來挖掘自己生活中的寶藏,這就是我為什麼想要閱讀《復盤寫作術》這本書的原因。
另一個讓我想要學習「復盤寫作」的原因是,在現在AI工具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我能夠善用AI,幫助我更有效地整理思緒、提取出關鍵洞見,優化我的人生,這些都是我想要探索提升的內容。
所以,我想要在這一篇文章當中,跟大家分享,在《復盤寫作術》這本書裡我覺得對我最有幫助的內容與方法,我又是如何結合AI功能,及學習後的收穫。
圖一:《復盤寫作術》書本封面
復盤的真正意義
《復盤寫作術》本書最開始,作者解釋了什麼是「復盤」 :
「復盤」源自棋盤遊戲,指的是在比賽結束後,重新審視和分析遊戲過程,以便更好的理解棋手自己在下棋時的策略和錯誤。
但很多人認為「復盤」只是簡單的紀錄與回顧,但《復盤寫作術》從根本上解釋了「復盤」的真正意義:
復盤不是單純記錄一件事情,還需要反思並從中提取經驗教訓,不只是走過這段路,更應該理解這段路教會了我們什麼,這才會讓我們真正成長。
雖然很多人知道這個觀念,也知道對我們自己幫助,但我們就是覺得復盤很麻煩、復盤很花時間,且做了也不一定要收穫。
所以《復盤寫作術》一一破除很多的迷思與不容易之處,告訴我們復盤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利用零碎時間完成就好。
復盤維度一 :以時間為單位的五種復盤法
《復盤寫作術》書中第二章前半部分,詳細介紹不同時間維度復盤的方法,針對不同的時間範圍,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和分析角度。
這些方法若能互相配合,幫助我們發掘從時間維度中,找到我們的改變與行動,更進一步還能規劃未來的計畫,我這邊大概簡單介紹。
每日復盤法 :每日 AAR 法
《復盤寫作術》教導我們,每天用AAR 方法捕捉每天的閃光點,每天只需要回答三個問題 :
今天完成什麼事情?
選一件讓我有啟發的事情?
從這件事情,學習或觀察到什麼?
這三個問題看似簡單,卻能讓我們快速回顧當天的工作,總結出重要的經驗和啟發。
每週復盤法 :三問法 與 SPIRAL 成長法
方法一 :三問法挖掘生活洞察
《復盤寫作術》教導我們,快速掃過這一週的AAR記錄,回答下面三個問題 :
這週有哪些讓我感到滿意和驕傲的成就 ?
這週遇到了哪些挑戰或困難,我是如何應對的 ?
這週我學到了什麼新知識或技能 ?
方法二 :SPIRAL 循環式成長
我自己是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方法,我自己也很喜歡 ,稱之為 SPIRAL 循環式成長
S – Situation(本週處境):這個周我身處怎樣的生活與心理狀態?
P – Pattern(出現的模式):有沒有什麼情緒、事件、想法常常重複?
I – Interruption(打破慣性的行動):有做了什麼突破?
R – Result(帶來的結果):這個突破產生了什麼變化?
A – Adjustment(新的優化):有哪些可以延續、放大?
L – Loop(下個月的實驗循環):下個月要測試什麼新的行動或心態?
你會發現,每週復盤提供了一個更廣的視角,讓我們能夠定期總結與規劃一週的工作,再轉化成未來可以讓自己更加進步的方式
圖三:每周三問法 及 知識圖卡 SPIRAL 循環式成長法 知識圖卡
每月復盤法 :REFINE 提煉法 與 GRAFT 目標轉化法
《復盤寫作術》教導我們,利用三個步驟來進行復盤,利用整理這個月的方法,在寫下個月想要完成哪些任務。
但我認爲這個跟週復盤有一點相似,因此我想要分享,我自己利用利兩個方式。
方法一 :REFINE 提煉法
R – Recall(回顧經驗):列出這個月發生的重要事件與記錄的重點。
E – Evaluate(評估結果):分析哪些是你的亮點收穫,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F – Feel(整理感受):反思在這些事件中,你有什麼情緒或心理變化。
I – Identify(辨識模式):觀察有無重複出現的問題、行為、成長路徑。
N – Next Steps(提出下一步):針對不足與目標,規劃具體的下月行動或改善策略。
E – Elevate(深化意義):思考:這個月的經歷對我來說的長遠意義是什麼?我學到了什麼?
方法二 :GRAFT 目標轉化法
G – Goals(原始目標):這個月你原本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R – Results(實際成果):哪些有達成?哪些偏離了?
A – Adjustments(必要調整):哪裡出現誤差?需要修正什麼?
F – Fusion(結合新經驗):這個月的新體悟可以怎麼整合進目標?
T – Transformation(轉化為新策略):根據這些融合結果,怎麼規劃下個月?
我自己感受,月復盤不應該只是「反思過去」,而是要從過去找線索、為未來做引導與設計,所以才會想要分享這兩個方法 。
圖四:每月 REFINE 提煉法 及 GRAFT 目標轉化法 知識圖卡
每季復盤法 :個人新聞稿 (Personal Press Release)
這個是《復盤寫作術》裡頭,我最喜歡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源自亞馬遜的產品團隊做法 :想像產品已經上市,為它寫個新聞稿總結賣點。應用到個人復盤,就是寫一份「個人新聞稿」,使用的方法就是回答下面的問題 :
標題及一句話總結 : 替個人新聞稿下標題,能概括這一季的主要成果。
3-5件最高影響力的產出 「每月復盤」中選出當季3-5件有高影響力的任務或成果
時間分配狀況 記錄實際投入的時間分配 分析時間是否用在了優先事項上
關鍵洞察與學習 提取當季的重要學習和洞察。
進行中的項目與指標 盤點這一季的主要專案,列出可量化的影響數據 可視覺化呈現
心理感受 誠實記錄自己的情緒 ,幫助分析情緒與工作的關聯,找到改善方向。
最讓自己驕傲與不驕傲的事 挑選出最具成就感與最不滿意的任務,描述其意義和影響力。
注意力分布 注意力分佈 盤點注意力的實際分布,是否專注在高價值或優先事項上。
對未來的展望 接下來我要產出什麼? 團隊/個人/公司接下來的重要機會是什麼? 哪些可能的障礙或擔憂需要提前考慮?
圖五:每季個人新聞稿的知識圖卡
雖然上面介紹了很多方式,但《復盤寫作術》作者特別提醒我們 :並非一開始就要同時實踐所有的復盤方法,這就像健身時不能一次舉太重的啞鈴。新手可以先從「每日復盤」和「每週復盤」開始,練習3-6個月後再嘗試更長時間維度的復盤。
以上這些以時間為單位的復盤方法,我覺得有效的復盤應該像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結合,既能看清微小細節,又能洞察遠方趨勢。當我們能同時善用這兩種視角,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成長軌跡,做出更明智的決策,讓人生更好。
復盤維度二 :復盤紀錄提煉的六個方法
六種復盤方法介紹
《復盤寫作術》書中第二章後半段裡,詳細介紹六種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抽取經驗的方法與案例,每種方法都有其適用的時機和場景,我這邊大概簡單說明。
早晨反思 :在一天開始時清空大腦,回答「我在想什麼」、「我感覺如何」、「有什麼事情讓我很興奮」三個問題,捕捉清晨最清晰的想法。
行事曆挖礦 :回顧昨天的行事曆,找出有感的事件,記錄它引發的情緒、原因和行動。一個看似平凡的會議或任務,可能隱藏著值得分享的故事。
ORID 方法 :用四步驟框架 Objective (客觀)、Reflective (情緒)、Interpretive (重要性)、Decisional (應用) 記錄生活事件,幫助我們從表面事件挖掘深層意義。
PAR 方法 :完成專案或任務後,記錄 Purpose (目的)、Action (行動)和 Result (結果),提取工作中的寶貴經驗。
AAR 方法 :下班前快速反思今天完成了什麼、有什麼啟發、學到了什麼,像漏斗一樣過濾出有價值的經驗。
2 分鐘列點 :睡前只花兩分鐘,列下今天發生的事情並寫下反思,第二天寫作時再從中挑選有感的內容。
當我看到這六個方法時,覺得超棒的,因為它提供不同面向的復盤方式,有時間性、結構性與方便性,讓我們可以依照狀況進行調整
在《復盤寫作術》書中,作者整理很多方法,讓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適合的方式,且還會手把手的教導與提供案例給大家。
用AI提升復盤日記技巧
閱讀完後,我馬上做兩個行動 :
第一. 表格整理 : 我把這六個方法建立出表格,寫出適合的情境,並且放在手機桌面
這樣對我的幫助就是,當我每天在做日記時,可以看著這一張表格,可以採用我覺得適合的方式進行復盤,會讓日記復盤寫作,更有結構系統化。
下面表圖就是我依照《復盤寫作術》的建議,與AI討論過後,所製作的表格。包括六個方法的時間步驟、運用情境。
第二. 進行 AI 分析 : 我把我的多天的日記提供給AI ,請他幫我分析,我寫作的模式像是那一種,如果要提升的話,我可以怎麼做 :
它馬上告訴我,我的日記風格主要結合了「行事曆挖礦」和「2 分鐘列點」的特點,我的日記有哪一些優點。
對我幫助更大的是,它建議嘗試整合 ORID 框架,馬上優化我的日記給我看,教我可以怎麼撰寫。
也建議我利用 PAR 框架,補充我自己專業發展記錄的方法與原因,及後續我可以做的行動計劃。
學習完《復盤寫作術》這個章節之後,我利用與 AI 的協作,讓日記更有價值。也讓我從系統化地復盤架構中,找出更有價值的提煉。你不妨也可以試看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圖六:六種復盤方式知識圖卡
四個步驟建立個人知識網絡
我回顧了自己之前的復盤日記,就只是把每天的日記,記錄在自己的卡片盒資料裡而已。
當我進行復盤時,只是把這一些資料提供給AI ,請他幫我做每周、月、季、年的整理而已,好像沒有辦法更有效的利用。
所以我想要系統化的管理這些復盤的經驗時,卻不知該從何做起。
所以在閱讀《復盤寫作術》時,我特別關注第三章的內容,它詳細介紹了四個階段,幫我們有效管理復盤出來的經驗的方法。
讓我們不只是擁有這些記錄,更讓它們形成網狀的連結,這才能真正掌握這些智慧。
《復盤寫作術》的第三章,介紹利用四個步驟,來打造自己的個人知識網路,我跟大家簡單說明,及閱讀完後我有哪一些的調整。
第一階段 :釐清方向,定義我的人生角色
這個階段要解決的是「我該為哪些經驗建立復盤卡片」的問題。因為不是所有的經驗可能都值得放入復盤卡片,因為我們的時間與精力有限
因此《復盤寫作術》的作者建議首先我們應該定義自己目前,或未來想成為的 2-3 個人生角色。
在這個步驟,除了我自己設定之外,也利用 ChatGPT,請它給建議。我為什麼這麼做呢 ?
因為這一年來,我累積了大量的資料在 AI 裡頭,當我詢問它從我過往的資料中,它會如何給我建議。
當然我也會有一些提問,就在這一來一往之間,我設定好自己的人生角色。
第二階段:打造復盤經驗卡片資料庫
有了明確的人生角色後,接下來是搭建卡片資料庫,作者推薦使用Notion這款數位工具,並提供了完整的模板( 可從《復盤寫作術》QR Code獲取),
我自己也是使用 Notion 工具,因為我已經使用 Notion 很久的時間了,對 Notion 也很上手了。
《復盤寫作術》建議需要建立三個關鍵項目:
收集箱 (Inbox ):用來暫存未處理的經驗卡片,避免因忙碌而遺忘重要的想法
角色卡片盒:為每個人生角色建立專屬的卡片盒,用於存放相關經驗
索引筆記:用於整理不同經驗之間的關聯,按四個面向分類:生活習慣、學習知識、工作經驗、人際溝通
而我自己跟他的建議有一些不同之處,我是利用打造資料庫及標籤的功能,也沒有建立所謂的索引筆記,原因有兩個 :
1. 我可以利用標籤分組的檢視方法,就可以有不同的觀看,並不需要設計出多個出來,且我可以角色或是主題來進行分組觀看,會更方便。
2. 我更希望它能夠放入同一組的資料庫裡頭,因為我可以利用 Notion AI 的方式進行搜索,這樣當我有任何需要參考時,就可以給我建議。
最下圖是我自己的 Notion 資料庫設計,你可以看到我是如何連結與檢視,目前我還在嘗試當中,如果有任何的調整,之後文章也會再繼續更新。
第三階段:記錄經驗,寫下經驗卡片
《復盤寫作術》在這個階段是教我們,如何將抽取出來的復盤經驗寫成卡片。關鍵是遵循「一張卡片,寫一個經驗」的原則,確保每個經驗可以單獨存在,方便後續查詢和連結。
書中建議每張卡片需要包含三個要素:
標題:一句話明確表達卡片主旨
內容:記錄從經驗中學到的具體知識或洞察
參考來源:記錄靈感來源,便於追溯
《復盤寫作術》書裡都分別的展示如何將六種抽取經驗方法結果寫成卡片,這些範例非常實用,讓我明白如何將不同類型的經驗轉化為統一格式的卡片。
除此之外,我自己也設計了ChatGPTs 助手 ,每次我只需要把資料用語音的輸入之後,這些資料就可以自動幫我復盤。
我也把過去看過不錯的復盤架構給設計進去,就不會只有《復盤寫作術》裡六個方法而已,你可以看下張圖,是我把日記放入後,AI幫我整理內容。
如果你也想要知道更多關於復盤的方法,可以觀看 反思筆記 這一篇文章。
第四階段:整理卡片,移動卡片並更新索引筆記
最後一個階段是卡片的整理和連結,作者提供了三個具體步驟:
放到收集箱中:先將經驗復盤卡片放入收集箱
移動經驗卡片:根據卡片屬於哪個人生角色,移動到對應的卡片盒
更新索引筆記:使用Notion的「連結頁面」功能,將卡片更新到索引筆記中
我自己是沒有額外的去設立這個部分,就如同我上面所說,我覺得利用資料庫的檢視模式,就可以有不同的呈現。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直接在使用Notion AI 進行搜尋,如果我想要找尋資料時
下面這一張圖式,就是我自己設計的資料庫,大家可以參考,有不同的檢視方式 。
最後也很推薦大家去看《復盤寫作術》裡的每一個實際案例,書裡頭的第二個大章節,作者也提供大量運用的方式呈現給我們參考,
這不僅能讓我們知道該如何操作技術性的內容,也可以學習到作者是如何復盤,真的會給我們很多靈感。
總結學習這一章,我不再滿足於單純記錄複盤經驗,而是開始思考如何將這些經驗連結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
我意識到,當我持續地收集經驗、整理卡片、更新索引時,我其實是在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想體系。
這套體系不僅幫助我更有條理地整理思緒,還能激發創意、提供寫作素材,甚至在面對新挑戰時提供解決方案。
我相信,隨著卡片的不斷累積和連結,我的思考將變得更加清晰和深刻,寫作也將變得更加流暢和有深度。這正是閱讀《復盤寫作術》最令人期待的價值。
我的收穫與想法
通過閱讀《復盤寫作術》,深入理解復盤的意義、方法與運用,我意識到一個深刻的道理,復盤不是額外的負擔,而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每一次認真的復盤都像是在為自己的未來鋪路,讓我們能夠少走彎路,更快地成長。
書中有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只有寫下來的經驗,才是你自己的。」這句話代表了復盤與寫作的緊密關係,復盤幫助我們提取經驗,而寫作則幫助我們真正擁有這些經驗。
如今,每當我面對新的生活或工作挑戰時,我不要只是匆匆讓它過去,而是會有意識地停下來,思考這個經歷教會了我什麼。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是復盤給我帶來的最寶貴禮物。
回顧整本書,我認為復盤的最終目的不僅是幫助我們記錄過去,更是幫助我們塑造更好的未來。
通過系統化地提取、管理和應用經驗,我們能夠不斷進步,最終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更懂得分享的人。

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成為會員,解鎖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