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之鬼》心得:駭客思維 × AI 工具,教你破解職場的6大原則
2025 Jun 19 職場鍊金術 高績效職場人生 讀書筆記 AI學習與運用
會不會常覺得自己努力工作,卻感覺自己很像一個巨大機器裡的一枚齒輪,始終無法獲得應有的回報 ?
或許《 系統之鬼 》這本書,告訴你不一樣的「 駭客思維與方法 」,可以幫你破解人生中的各種系統,拿回主導權,成為自己人生的贏家。
關於系統之鬼
《 系統之鬼》的作者是加勒特.吉(Garrett Gee),一位貨真價實的駭客、成功的企業家 。他曾駭入蘋果第一代iPhone發表會的後台,也創辦了五年內營收百萬美元的公司,同時每週只工作七小時 。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將他如何把駭客破解電腦系統的思維,應用於破解人生系統(如職涯、創業、財務)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
《 系統之鬼 》這本書介紹了駭客心態的六大原則與一套五步驟的駭客方法 ,內容結合作者許多的親身經歷,詳細講解如何運用駭客心態來面對各種挑戰,幫助我們突破常規,收穫人生的選擇自由 。
無論是面對職涯瓶頸、創業挑戰,還是個人理財的困境,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會帶給你不一樣啟發。
以下是我對《 系統之鬼 》的解讀與讀後心得,不會只有書本裡的內容,還有一些我覺得職場上可以運用的方式,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收穫 。
如何透過駭客心態戰勝系統
根據作者在《系統之鬼》的定義:「所謂的『駭』,就是操控系統,盡可能快速又有效地取得你想要的東西。」 駭客心態指的正是將這種思維應用於人生。
哪些東西是「系統」呢? 從學校的制度、職場的升遷規則,到國家的稅法與個人理財,所有我們身處其中、被規則與流程所環繞的環境,都是一個個等待被破解的系統 。
所以簡單來說,駭客心態就是用系統化的方式去思考、挑戰並戰勝我們生活中的一切。
在《系統之鬼》書中,戰勝系統不是要我們蠻幹或衝撞,而是要像一位頂尖駭客一樣,懂得運用一套精妙的原則來達成目標 。所以我們的目標不是要贏過系統,而是要巧妙地運用這些原則,讓整個系統的規則為我們服務。
以下,我想跟你分享《系統之鬼》的六大原則內容與運用的方式,我覺得當我們理解這個原則之後,自然而來就會理解書中的步驟。
駭客系統的六大原則
原則一 主動進攻
主動進攻原則是想提醒我們,與其被動地應對系統施加給你的壓力與規則,不如主動出擊,創造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所以要能夠保持積極主動,挑戰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潛規則」 。
《系統之鬼》書中提到,主動進攻也不是來自於縝密的規劃,是機會有時會突然出現,而採取進攻型心態,就表示我們秉持著最能夠好好抓住機會的態度。
像書中有提到 網球天王費德勒(Roger Federer)的故事,當他因重傷被外界認為職涯即將結束時,他沒有被動地接受命運,而是採取主動進攻。
他還在復健期的時候,分析並強化了自己最弱的反拍技巧,傷癒後反而重返巔峰,贏得多座大滿貫冠軍 ,這是一場將逆境變成了自我進化的成功案例 。
當駭客在面對任何系統時,都會問 :「移除什麼規定或障礙後,會更容易達到我的目標?」,當他們一旦找出那些規定或障礙,接下來就能思考怎麼繞過去。
所以費德勒思考,如果接下來要贏得大滿貫冠軍,有哪一些障礙,就努力把他給移除,拿到自己的目標。
所以《系統之鬼》提醒我們,當我們想要升職或是加薪的時候,我們可以積極主動,思考要得到這個職位或是薪水,會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有哪一些挑戰,那我們就主動積極去提升這個能力,或是排除障礙 。
費德勒照片,取自於 瘋狂學投資
原則二 逆向工程
當駭客遇到一個未知的系統時,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逆向工程」,就是把它徹底拆解,去了解它的運作原理。
而當我們在面對人生的問題時,也應該如此。不要只是抱怨問題很難,而是要像偵探一樣,去分析這個「問題系統」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找找看有沒有可以解決的地方。
《系統之鬼》書中舉了一個知名的電影《魔球》,電影主角 Billy Beane 對棒球比賽這個系統進行了逆向工程。他發現系統過度獎勵稀有且困難的「全壘打」,卻低估了「上壘率」的價值。
所以他反其道而行,專注於尋找上壘率高的球員,用更低的成本組建了一支能持續得分的強隊,戰勝了那些資源更豐富的豪門球隊 。
下次當我們遇到一個棘手的專案時,我們可以試著用這個方法拆解它:這個專案牽涉到哪些「人」?具體的「流程」是什麼?我們使用了哪些「工具或科技」?
你會發現,有時候問題的癥結往往就藏在其中一個環節裡,就是我們的突破之處 。
逆向工程知識圖卡
原則三 就地取材
駭客是效率大師,他們從不重新發明輪子。他們會善用所有現成的、免費的資源,這個原則叫做「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這個原則告訴我們,要達成目標,應該優先利用系統內外所有免費、現成的資源與工具,這樣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和心力,達到最大的成果 。
《系統之鬼》作者就分享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次「駭客攻擊」,能免費進入第一代iPhone發表會,正是「就地取材」的經典案例。
當年,他想參加第一代iPhone的發表會, 但頂級門票要價近1700美元。 他是怎麼做的 ?
他發現,主辦方的報名網站上有一個輸入「優惠代碼」的欄位。 他沒有去猜測或攻擊, 而是去查看了那個網頁的「原始碼」。結果他意外發現,網站為了減輕伺服器的負擔, 竟然把所有有效的優惠代碼,都加密後寫在了原始碼裡 。
這簡直就像是,遊戲設計師把寶箱的鑰匙, 直接貼在了寶箱的旁邊,還附上了一張說明書。所以他輕易解密了代碼,給自己發了一張最高等級的通行證, 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會場,坐在了蘋果高管的身邊。
這個原則提醒我們,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不是資源,而是發現資源的眼睛。因為多數人因為太專注於遵循「官方指南」, 而對這些唾手可得的資源視而不見。
所以下次當我們遇到要做的事情的時候,不要馬上卯起來做事,可以看看身邊或網路上有沒有可以「就地取材」的寶庫,真的可以幫你節省很多重新摸索的時間 。
第一代iPhone的發表會照片
原則四 衡量風險
人生中的每個決策都伴隨風險-所以這個原則教導我們,要像一位精明的投資人,去計算每個選項的「期望值」,權衡付出的成本(時間與金錢)與可能獲得的回報 。而駭客們追求的,就是那些「低風險、高回報」的不對稱機會 。
《系統之鬼》有一個有趣的案例,創業家諾亞.凱根(Noah Kagan)的「咖啡挑戰」,就是每次他在買咖啡時,都開口問店員能否打九折。網路上也有一些人做這樣的嘗試,我把影片給你看。
其實你可以想想,這個行動的風險是什麼?幾乎是零,最壞的結果就是被微笑拒絕。但一旦成功,你就獲得了10%的回報。這就是一個典型的不對稱機會。
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許多類似的機會。例如,發一封信向你敬佩的前輩請教,最壞的情況就是已讀不回,但如果對方願意回覆,你得到的收穫將遠超想像。
原則五 社交工程
幾乎所有系統都由人組成或與人相關,而「人」常常是系統中最脆弱、最容易被突破的一環 。
所以社交工程的核心,就是理解並利用可預測的人類行為模式(如信任、禮貌、恐懼、對權威的服從)來達成我們的目標 。這不是教我們去操弄人心,而是要我們理解並善用人性的預期與信任。
《系統之鬼》書中就分享一個案例,他進行安全測試時,只要穿上一套工人的衣服、拿著一個手寫板,就能輕易進入許多戒備森嚴的大樓。
因為保全人員的「預期心理」會告訴他們:「這個人看起來是來工作的」,從而自動降低戒心。
所以提醒著我們,在辦公室裡,與其埋頭苦幹,有時間也要多花點時間和關鍵同事、利害關係人建立信任。有時候,別人願意為你開一扇門,比我們自己撞一百次牆還有用。
原則六 靈活軸轉
計畫不如預期時,多數人會感到挫敗而放棄,但駭客會將每一次的嘗試,無論成敗,都視為一種資產。但駭客會將每一次的嘗試,無論成敗,都視為一種資產,並利用已有的成果,靈活地轉向新的攻擊路徑。
《系統之鬼》提到了一個Jeep汽車案例,駭客最初的突破口,只是無關緊要的車載娛樂系統。但他們沒有停下,而是以此為跳板,「軸轉」進入了汽車的核心網路,最終取得了對變速箱和剎車的控制權。
所以當我們的一個計畫失敗時,不要只看到損失。問問自己:「從這次失敗中,我獲得了什麼意想不到的資產(知識、人脈、經驗)?我能用這個資產,去攻擊哪個新的目標?」
在閱讀完《系統之鬼》的六個原則之後,我覺得這些原則就像是駭客的工具箱,彼此相輔相成。學會它們,並不是要我們去破壞規則,而是要我們更聰明地在規則中遊走,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路徑。
駭客心態六大原則整理知識圖卡
如何在職場利用AI實踐六項原則
當我們知道這一些《系統之鬼》的六個原則之後,我們可以如何在職場中運用呢,以下就是我想跟你分享幾個方法 。
原則一 主動進攻 :制定自己的遊戲規則
《系統之鬼》提到「主動進攻」的核心是掌握主導權,提前規劃並創造機會 ,所以我們可以試著為了目的,去找看看有哪一些突破的可能。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每年至少一次,主動向你的主管安排一次績效面談。可以將我們的成績,問看看AI
「根據以上資訊,請為我找到我成績的亮點及進步之處,另外我想跟主管主動爭取更多的機會,你覺得我可以如何切入 說明與證明。」
這樣我們就可以主動出擊,去找到我們個人更多的機會,也能明確提出你期望的薪資漲幅或晉升機會。記住,你不開口,機會永遠是零。
對於銷售團隊來說,我們可以可以將最新的產業報告、市場趨勢、競爭對手動態等資訊餵給AI,然後問它:
「根據以上資訊,請為我的團隊找出三個可以主動出擊的新機會點。」
你會發現,我們能利用AI,從海量資訊中,發現我們可能忽略的模式與潛在商機,以上就是我們如何利用AI,找到「主動進攻」機會的方法。
原則二 逆向工程 :拆解眼前的系統
《系統之鬼》說到「逆向工程」是要求我們像拆解機器一樣,去分析系統的組成(人員、過程、科技),而AI的強項正是快速的資訊拆解與結構化分析。
像我們如果想分析或學習一項產品或網站 ,我們可以直接給AI一個競爭對手的產品網址,然後下指令:
「請逆向工程這個網站的商業模式。分析它的目標客群、價值主張、主要功能(科技)、以及使用者體驗流程(過程)。」
AI能在幾分鐘內,給我們一份過去需要數天才能完成的深度分析報告。
對於個人工作來說,我們也可以跟AI下指令 :
「請選擇一個你工作中最頭痛的問題( 例如:專案延遲、跨部門溝通不暢),將所有相關因素,進行拆解 。
完成後,我們就能夠從這一些拆解出來的元素,找到優化的方式,進而達到目的。
原則二的AI運用知識圖卡
原則三 就地取材 :善用免費的現成資源
「就地取材」在《系統之鬼》裡所說的精神是,善用所有現成的、免費的資源,不要重新發明輪子 。AI本身,就是這個時代最強大、也最方便的「現成資源」。
當我們需要寫一段程式碼、設計一張簡報、或草擬一份合約時,不再需要從零開始。
我們可以直接對AI說 :「請幫我用Python寫一個計算複利的程式。」或是「請為我的新產品,設計五句行銷文案。」AI能直接生成可用的半成品,讓我們「就地取材」,大幅提升效率。
當我們需要尋找工具時,我們也可以問AI:「我需要一個免費的專案管理工具,來追蹤我們小團隊的進度,請推薦三個最適合的工具,並比較它們的優缺點。」
現在我們一定要會學善用AI搜尋功能,藉此幫助我們,快速找到最適合的資源。
這裡我想分享一個影片,如何用一杯咖啡的時間,開啟機會之門,其中你也會發現,有運用到許多我們提到的原則,你不妨思考看看 。
原則四 衡量風險 :提高成功機會
「衡量風險」的核心是計算期望值,並找出「低風險、高回報」的機會 。而我們可以善用AI的數據分析與推理能力,能讓我們的風險評估更有科學依據。
像我們在兩個方案間猶豫不決時,可以讓AI幫你進行模擬。例如:
「我的目標是半年內增加1萬名粉絲。A方案是投放廣告,B方案是與KOL合作。請根據市場平均數據,模擬這兩個方案的潛在成本、觸及人數與成功機率。」
這樣AI能幫我們量化選項,讓決策更理性。
原則五 社交工程 :提高關係的建立
「社交工程」的關鍵是理解並利用人性中的預期與信任 。AI可以幫助我們提升溝通品質、建立人際連結的智慧助理。
像在發出一封重要的郵件或訊息前,你可以將草稿貼給AI,並提問 :
「請幫我分析這段文字的語氣。它聽起來是自信還是自大?是親切還是諂媚?幫我轉換專業的口氣 等等 請給我具體的修改建議。」
又像是 我們即將與一位重要的潛在客戶或合作夥伴見面時,這時候可以請AI幫你快速整理對方的公開資訊。
我即將與 [某人] 見面,請根據他的 LinkedIn 個人資料、過去發表的文章與受訪內容,總結出他最近最關心的三個話題,以及他的專業成就。
這能幫助我們找到最佳的對話切入點,提高我們與他建立良好關係的機率,《系統之鬼》不斷提醒我們,人常常是最好的突破之處 。
原則五的AI運用知識圖卡
原則六 靈活軸轉 :將每一次嘗試都變成資產
「靈活軸轉」指的是當計畫不如預期時,能快速調整方向,並利用現有成果作為跳板 。AI能幫助我們更快地分析現況情況,並發想出多種轉向的可能性。
像當我們的專案遇到瓶頸時,我們可以將現況與數據告訴AI。例如:
「我經營一個銷售手工餅乾的網站,銷量很差。但後台數據顯示,關於『烘焙教學』的部落格文章瀏覽量特別高。請根據此發現,為我提出5個可行的事業 轉換方向。」
AI可能會建議我們轉向製作線上課程、出版食譜電子書或開設付費社團。
當我們想轉換跑道時,AI也能幫我們規劃路徑。例如:
「我想從目前的行政工作,想轉職為專案經理。請比較我的履歷與典型的專案經理職位要求,分析出我最需要補強的三項核心技能,並提供學習建議。」
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如何將《系統之鬼》的六大原則,運用在我們生活與工作中。當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它們,我們就能在面對人生各種複雜的系統時,找到屬於自己的破解之道,拿回主導權。
後記 :創造自己的好運
《系統之鬼》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不必被動接受人生的劇本。這本書不只是教我們一些聰明取巧的「捷徑」,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維框架,讓我們能更有策略、更有效率地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們無法控制生命中所有的不確定性,但我們可以透過駭客心態,盡可能地分析局勢、衡量風險、並採取最有利的行動。如同作者在書中引用的一句拉丁諺語:「Fortis fortuna adiuvat.」——好運眷顧無畏之人 。
《系統之鬼》想教我們如何不再被動地「聽天命」,而是主動地去「創造好運」。在充滿挑戰的人生中,這種能力就是最強大的本事,幫助我們在各個領域中脫穎而出。

Sandy 陳俗均
我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