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0
  • 登入
  • 全部文章
  • 主題分類
    回主選單
    • 高績效職場工作
    • 職場關係與團隊協作
    • 領導管理與策略經營
    • 高效學習與AI實戰
    • 職涯與人生智慧
  • 核心主題
    回主選單
    • 所有讀書筆記
  • 課程產品總覽
    回主選單
    • 線上課程
    • 簡報與學習手冊
  • 訂閱免費電子報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 註冊
  • 登入
  • 0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 全部文章
  • 主題分類
    高績效職場工作 職場關係與團隊協作 領導管理與策略經營 高效學習與AI實戰 職涯與人生智慧
  • 核心主題
    所有讀書筆記
  • 課程產品總覽
    線上課程 簡報與學習手冊
  • 訂閱免費電子報
  • 關於SANDY
  • 聯絡我們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高效工作 (12)
    • 目標設定 (16)
      • 溝通協作 (21)
        • 銷售能力 (2)
          • 領導管理 (20)
            • 策略經營 (12)
              • 學習成長 (10)
                • AI學習與運用 (7)
                  • 職涯探索 (14)
                    • 財富與人生智慧 (10)
                      • 課程心得 (3)
                        • 影劇與展覽 (1)
                          • 旅遊與生活 (1)
                            • 讀書筆記 (29)
                              • 電子信系列 (1)
                                • 會員文章 (1)
                                  人際溝通 (11) 人際關係 (14) 提高生產力 (15) 溝通技巧 (9) 影視心得 (2) OGSM (2) 財務管理 (2) 領導管理 (13) 年度計畫 (5) 目標設定 (14) 職涯規劃 (10) 時間管理 (4) 策略規劃 (9) 領導能力 (9) 問題解決 (10) 反思能力 (13) AI運用 (10) 學習方法 (8) 創新思考 (2) 銷售思維 (1) 銷售方法 (3) MBTI (1) 年度計劃 (1) 心靈成長 (1) Colors人際風格 (4) 職涯探索 (0) 財富與人生智慧 (0)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拿回人生主導權的全新思維

                                  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拿回人生主導權的全新思維

                                  2025 Sep 19 職涯探索 課程心得 電子信系列
                                  內容目錄
                                  1. 重新排序你的人生資產: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2. 兩個誠實的考驗
                                    1. 1. 「被動收入」的真相,是前期的「極度主動」
                                    2. 2. 金錢與時間,是動態的平衡
                                  3. 把思維變成行動 :一份價值創造的練習藍圖
                                    1. 第一步:從日常軌跡中,找出我們的「獨特價值」
                                    2. 第二步 :設計一個「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3. 第三步:選擇一個「槓桿管道」
                                    4. 第四步:開始微型實踐
                                  4. 我的學習與反思

                                  Hello ~~ 我是 Sandy,很高興又到了給你寫信的時間 !

                                  ​

                                  最近跟朋友聊天,發現大家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好像就是「好忙」。


                                  我們好像都陷入了一種「用時間換金錢」的循環,所以常常每天被行程追著跑,相信只要再努力一點、再賺多一點,就能迎來所謂的「自由」。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自由的定義,不只是擁有更多錢呢?

                                  ​

                                  最近我在學習雷蒙的一門線上課程,名為 超級個體工作術 ,我附上了連結,保證我沒有收任何業配喔,真心是因為非常喜歡雷蒙的每一個作品 。

                                  ​

                                  其中有一篇文章分享,聽到這個觀點,給我一些啟發.所以我把我的思考和收穫,整理成這封信,與你分享。

                                  ​

                                  重新排序你的人生資產: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

                                  我們從小被教導的價值觀,大多是我們努力工作、升職加薪,為的就是讓自己每小時的時間,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

                                  ​

                                  但其實不知不覺地容易把我們困在一個線性成長的模式裡,永遠在「販賣自己的時間」。

                                  ​

                                  雷蒙提出的觀點,則是把這個排序徹底反轉過來。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最稀缺的資源,不再是金錢,而是「注意力」 。

                                  ​

                                  因為當我們能掌握自己的注意力,把它投入在能創造「槓桿」價值的事情上,我們就不再是「把一份時間賣得更貴」,而就可以思考「如何讓一份時間,可以賣出更多份」。

                                  ​

                                  ​

                                  這聽起來有點抽象,但看看雷蒙分享的故事,你可能就明白了 :

                                  ​

                                  一位北一女的學生,將自己的讀書筆記整理成電子檔,放在網路上販售。她只花了一次性的整理時間,卻有無數的學弟妹可以購買、下載。

                                  ​

                                  知名的「老干媽」創辦人,她做的不是開更多餐廳,而是將自己獨特的配方「產品化」,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品嚐到她的手藝。

                                  ​

                                  他們做的,都是將自己的知識或技能,透過一次性的努力,轉化為可以被無限複製、銷售的資產。

                                  ​

                                  這就是「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的樣貌

                                  ​







                                  兩個誠實的考驗

                                  ​

                                  當然,這個觀點雖然充滿啟發,但在從理想到實踐的路上,我覺得也需要一些誠實的考驗。

                                  ​

                                  1. 「被動收入」的真相,是前期的「極度主動」

                                  ​

                                  我們都對「睡覺時也能賺錢」這句話充滿嚮往,相信每一個人都很想要吧 !

                                  ​​

                                  但必須認清的是,這份「被動」的背後,往往需要一段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主動」投入。

                                  ​

                                  無論是內容創作、產品開發,或是建立一個系統,前期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心力,甚至需要擁抱「延遲滿足」的心態。

                                  ​

                                  它不是一蹴可幾的投機,而是一場耐心的耕耘。

                                  ​

                                   

                                  2. 金錢與時間,是動態的平衡

                                  ​

                                  對於生活中的多數人來說,金錢是安全感,是維持生計的基礎。

                                  ​

                                  在累積資產的初期,我們可能還是需要先用時間換取金錢。這兩者並非絕對的對立,而是在不同人生階段,有著不同權重的動態平衡。

                                  ​

                                  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在「賣時間」的同時,也開始同步為自己「創造價值」?

                                  ​

                                  ​

                                  把思維變成行動 :一份價值創造的練習藍圖

                                  ​

                                  理解觀念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們融入我們的生活?,這個是我在閱讀的時候,不斷的問自己的部分,所以我做出一些整理「價值創造練習藍圖」,跟大家分享

                                  ​

                                   

                                  第一步:從日常軌跡中,找出我們的「獨特價值」

                                  ​

                                  「獨特價值」這個詞感覺很特別,但它其實藏在我們最真實的日常裡。我覺得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落,來探索看看:

                                  ​

                                  1. 從「專業技能」裡找線索

                                  ​

                                  在公司裡,同事或主管最常請你幫什麼忙呢?是那些你三兩下就解決,別人卻覺得很頭痛的技術問題?還是一份能被你整理得清晰明瞭的報表?

                                  ​

                                  其實那些讓你感覺比別人更輕鬆、更快完成的任務,往往就是我們獨特能力的所在。

                                  ​

                                  2. 從「人脈網路」看見價值

                                  ​

                                  我們的價值,有時候也映照在別人眼中。試著回想,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因為什麼樣的問題來找你聊聊?

                                  ​

                                  有沒有哪些主題,是你總能給出獨特觀點,讓對方覺得很有收穫的?那個被信賴的角色,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

                                  3. 從「個人品牌」感受特質

                                  ​

                                  如果請朋友們用三個詞形容你,他們會說什麼呢?是細心、有條理,還是總能把複雜事情說得很有趣?

                                  ​

                                  這些特質是我們與人互動時最自然流露的魅力,也是我們的價值底色。

                                  ​

                                  4. 從「知識資產」挖掘寶藏

                                  ​

                                  最後,我們可以翻翻自己的數位抽屜。那些為自己整理的旅遊攻略、美食清單,或是某封信件裡,你為了說服別人而寫下的深刻見解...

                                  ​

                                  這些都是我們思考過的證明,當然也是價值的結晶。

                                  ​

                                  這個盤點的過程,我覺得並不是要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而是要讓我們發現,原來「價值」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我們去把它們發掘起來。

                                  ​




                                  第二步 :設計一個「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

                                  當我們從上面的練習中,找到一些價值的碎片後,我們可以試著把它們「包裹」成一個小小的禮物。

                                  ​

                                  千萬不要追求完美,只要先完成一個小而美的版本就好。例如:我現在就想要整理出一些書本的實踐工具庫,能把我們所學習的東西,如何去落實出來。

                                  ​

                                   

                                  第三步:選擇一個「槓桿管道」

                                  ​

                                   

                                  找到一個可以發布你產品的平台。選擇你最熟悉、最不費力的開始。如果你喜歡寫作,就用部落格或臉書;如果你喜歡口語表達,就用 YouTube 或 Podcast。

                                  ​

                                  像我自己就喜歡寫作,所以我現在在做的,就是想要試看看,把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把它實踐出來。

                                  ​

                                  ​

                                  第四步:開始微型實踐

                                  ​

                                  從小規模開始,觀察市場的反應,找看看有沒有可行的內容。

                                  ​

                                  例如:在社團分享一篇關於小空間收納的文章,並在文末附上你的連結。觀察有多少人按讚、留言或下載,這些回饋,都是我們優化下一個版本的珍貴資訊。

                                  ​

                                  ​

                                  我的學習與反思

                                  ​

                                  我覺得「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不是一個遙遠的終點,而是一個開始練習的過程。​

                                   

                                  當我們能慢慢從「賣時間」的思維中跳脫,轉而專注於「創造價值」,並善用數位工具的槓桿,我們才能一步步拿回人生的主導權,活得更從容、也更像自己 。

                                  ​

                                  那你呢? 你是否也曾感覺時間被塞滿,想試看看人生有沒有其他的可能呢 ?

                                  ​

                                  歡迎來信跟我分享,也許我們可以一起互相分享彼此的甘苦談 ~~

                                  ​



                                  祝你 ~ 在忙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方向。

                                  ​

                                  你的朋友~ Sandy

                                   

                                  Sandy 陳俗均

                                  我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 

                                   
                                  • 財務管理
                                  • 年度計畫
                                  • 職涯規劃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如何擺脫職業倦怠?從《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找到的破解之道

                                  透過《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你將了解職業倦怠的類型、成因與影響,並學會書中提出的十大實用方法,重新找回工作熱情與生活平衡。

                                  • 2025 Jul 18

                                  《你的工作值得嗎》心得:AI 時代,如何找到有意義的工作?

                                  本篇文章是將《你的工作值得嗎 ? 》這本書中的兩個大的觀點,及我是如何提出作法進行整理,進行分享實作的方法

                                  • 2025 Jun 04

                                  《富有的習慣》讀後感想:如何養成富人的思維模式與習慣

                                  《富有的習慣》這本書不是在講述如何變得有錢,而是去觀察如何養成富人的思維模式與習慣,讓財富與成功成為自然的結果。

                                  • 2025 Feb 14

                                  《人生的五種財富》讀書心得:人生不只有賺錢,還有這五件事

                                  覺得人生不只有賺錢,卻又感到迷惘?這篇《人生的五種財富》讀書心得,將為你介紹一個全新的「人生記分板」。學習如何設計一個真正富足的夢想人生。

                                  • 2025 Jul 10

                                  【四色人格分析】綠色型人格全解析:從特質、優勢到職場挑戰

                                  本文帶你認識四色人格中的「綠色型」,從特質、職場優勢到內心挑戰,讓你更懂得善用天賦。

                                  • 2025 Aug 20

                                  《最棒的一年》讀書心得 : 挑戰與成就:如何在新的一年,實現我們的夢想

                                  自我實現幸福感容易讓人把注意力關注在目標上面,而降低神經系統對於各種負面情緒的反應,這證明有目標感的積極生活會給我們更好的身心靈生活。所以這篇文章要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在新的一年中找到生活的意義

                                  • 2024 Jul 23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 Email: contact@sandychen.me
                                    • 聯絡電話: 0923-333-405
                                    • 地址: 248 新北市五股區民義路二段48巷2-1號
                                    • 公司名稱: 君澄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 統編: 60572962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陳俗均 | Sandy 商業成長筆記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