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拿回人生主導權的全新思維
2025 Sep 19 職涯探索 課程心得 電子信系列
Hello ~~ 我是 Sandy,很高興又到了給你寫信的時間 !
最近跟朋友聊天,發現大家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好像就是「好忙」。
我們好像都陷入了一種「用時間換金錢」的循環,所以常常每天被行程追著跑,相信只要再努力一點、再賺多一點,就能迎來所謂的「自由」。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自由的定義,不只是擁有更多錢呢?
最近我在學習雷蒙的一門線上課程,名為 超級個體工作術 ,我附上了連結,保證我沒有收任何業配喔,真心是因為非常喜歡雷蒙的每一個作品 。
其中有一篇文章分享,聽到這個觀點,給我一些啟發.所以我把我的思考和收穫,整理成這封信,與你分享。
重新排序你的人生資產: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
我們從小被教導的價值觀,大多是我們努力工作、升職加薪,為的就是讓自己每小時的時間,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
但其實不知不覺地容易把我們困在一個線性成長的模式裡,永遠在「販賣自己的時間」。
雷蒙提出的觀點,則是把這個排序徹底反轉過來。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最稀缺的資源,不再是金錢,而是「注意力」 。
因為當我們能掌握自己的注意力,把它投入在能創造「槓桿」價值的事情上,我們就不再是「把一份時間賣得更貴」,而就可以思考「如何讓一份時間,可以賣出更多份」。
這聽起來有點抽象,但看看雷蒙分享的故事,你可能就明白了 :
一位北一女的學生,將自己的讀書筆記整理成電子檔,放在網路上販售。她只花了一次性的整理時間,卻有無數的學弟妹可以購買、下載。
知名的「老干媽」創辦人,她做的不是開更多餐廳,而是將自己獨特的配方「產品化」,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品嚐到她的手藝。
他們做的,都是將自己的知識或技能,透過一次性的努力,轉化為可以被無限複製、銷售的資產。
這就是「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的樣貌
兩個誠實的考驗
當然,這個觀點雖然充滿啟發,但在從理想到實踐的路上,我覺得也需要一些誠實的考驗。
1. 「被動收入」的真相,是前期的「極度主動」
我們都對「睡覺時也能賺錢」這句話充滿嚮往,相信每一個人都很想要吧 !
但必須認清的是,這份「被動」的背後,往往需要一段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的「主動」投入。
無論是內容創作、產品開發,或是建立一個系統,前期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與心力,甚至需要擁抱「延遲滿足」的心態。
它不是一蹴可幾的投機,而是一場耐心的耕耘。
2. 金錢與時間,是動態的平衡
對於生活中的多數人來說,金錢是安全感,是維持生計的基礎。
在累積資產的初期,我們可能還是需要先用時間換取金錢。這兩者並非絕對的對立,而是在不同人生階段,有著不同權重的動態平衡。
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在「賣時間」的同時,也開始同步為自己「創造價值」?
把思維變成行動 :一份價值創造的練習藍圖
理解觀念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們融入我們的生活?,這個是我在閱讀的時候,不斷的問自己的部分,所以我做出一些整理「價值創造練習藍圖」,跟大家分享
第一步:從日常軌跡中,找出我們的「獨特價值」
「獨特價值」這個詞感覺很特別,但它其實藏在我們最真實的日常裡。我覺得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落,來探索看看:
1. 從「專業技能」裡找線索
在公司裡,同事或主管最常請你幫什麼忙呢?是那些你三兩下就解決,別人卻覺得很頭痛的技術問題?還是一份能被你整理得清晰明瞭的報表?
其實那些讓你感覺比別人更輕鬆、更快完成的任務,往往就是我們獨特能力的所在。
2. 從「人脈網路」看見價值
我們的價值,有時候也映照在別人眼中。試著回想,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因為什麼樣的問題來找你聊聊?
有沒有哪些主題,是你總能給出獨特觀點,讓對方覺得很有收穫的?那個被信賴的角色,本身就是一種價值
3. 從「個人品牌」感受特質
如果請朋友們用三個詞形容你,他們會說什麼呢?是細心、有條理,還是總能把複雜事情說得很有趣?
這些特質是我們與人互動時最自然流露的魅力,也是我們的價值底色。
4. 從「知識資產」挖掘寶藏
最後,我們可以翻翻自己的數位抽屜。那些為自己整理的旅遊攻略、美食清單,或是某封信件裡,你為了說服別人而寫下的深刻見解...
這些都是我們思考過的證明,當然也是價值的結晶。
這個盤點的過程,我覺得並不是要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而是要讓我們發現,原來「價值」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我們去把它們發掘起來。
第二步 :設計一個「最小可行性產品」(MVP)
當我們從上面的練習中,找到一些價值的碎片後,我們可以試著把它們「包裹」成一個小小的禮物。
千萬不要追求完美,只要先完成一個小而美的版本就好。例如:我現在就想要整理出一些書本的實踐工具庫,能把我們所學習的東西,如何去落實出來。
第三步:選擇一個「槓桿管道」
找到一個可以發布你產品的平台。選擇你最熟悉、最不費力的開始。如果你喜歡寫作,就用部落格或臉書;如果你喜歡口語表達,就用 YouTube 或 Podcast。
像我自己就喜歡寫作,所以我現在在做的,就是想要試看看,把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把它實踐出來。
第四步:開始微型實踐
從小規模開始,觀察市場的反應,找看看有沒有可行的內容。
例如:在社團分享一篇關於小空間收納的文章,並在文末附上你的連結。觀察有多少人按讚、留言或下載,這些回饋,都是我們優化下一個版本的珍貴資訊。
我的學習與反思
我覺得「注意力 > 時間 > 金錢」提醒我們,真正的自由不是一個遙遠的終點,而是一個開始練習的過程。
當我們能慢慢從「賣時間」的思維中跳脫,轉而專注於「創造價值」,並善用數位工具的槓桿,我們才能一步步拿回人生的主導權,活得更從容、也更像自己 。
那你呢? 你是否也曾感覺時間被塞滿,想試看看人生有沒有其他的可能呢 ?
歡迎來信跟我分享,也許我們可以一起互相分享彼此的甘苦談 ~~
祝你 ~ 在忙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方向。
你的朋友~ Sandy

Sandy 陳俗均
我是公司經營者 / 高效管理教練 / 職涯成長講師
會分享給你更多商業知識與職場的學習與經驗
如果你有興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